艺术的民族性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山东人民出版社《社会历史观大辞典》第107页(733字)

文学艺术反映特定民族社会生活、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心理素质、审美趣味、思想情感、民族性格、民族语言等特点所形成的民族特色。

文艺民族性的形成,既有客观因素,又有主观因素。决定文艺民族性的客观因素主要是各个不同民族的特殊的社会生活,即特殊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民族精神等等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特殊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心理素质、民族性格等。影响文艺民族性形成的主观因素主要是文学艺术家的民族意识。

文艺的民族性是在一个民族的长期的文学艺术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它一旦形成,便对该民族文学艺术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文艺民族性的形成,是一个民族文学艺术成熟的标志。一般地说,一个民族的文艺的民族性愈鲜明,就愈能显示出该民族文学艺术的成熟。

文艺的民族性总是要在文学艺术作品内容与形成的统一中表现出来。对特定民族的民族精神、民族性格、民族生活等的刻化和描写,构成文艺民族性的主要内容;就文艺作品的形式而言,民族性则主要表现在民族语言的运用和民族特点的表现上。文艺的民族性和文艺的民族特点就其实质而言是同一序列的概念。文艺的民族特点是指一种民族的文学艺术区别于其他民族文学艺术的个性特征。文艺的民族性及其特点结合起来,便形成了特定民族的文学艺术。文艺的民族性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文艺的民族性和文艺的世界性不是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各个民族文学艺术之间的相互影响,是推动各民族文学艺术和世界文学艺术发展的重要因素。文艺的民族性与文艺的人民性是两个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概念。

一般地说,文艺的民族性比文艺的人民性要广泛一些,某些具有民族性的作品不一定具有人民性,但具有人民性的作品却往往富于民族性。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