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一元论历史观之发展》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山东人民出版社《社会历史观大辞典》第247页(1190字)

普列汉诺夫写于1894年,1895年以别尔托夫的笔名出版于彼得堡。

本书在批判民粹主义错误观点的同时,清晰地叙述了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普列汉诺夫在论述哲学基本问题上有所发挥,他认为要从理论上系统论证唯物史观,就要首先弄清楚究竟什么是一般哲学唯物主义。提出在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间永远有二元论体系存在,但它不是基本的派别,而是动摇于唯心与唯物之间的不彻底的派别。任何一个彻底的思想家都必须在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之间作出选择,应当是一个一元论者。

普列汉诺夫指出,要真正理解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就应弄清楚“直接先行于马克思而出现的哲学和社会科学已经得到什么样的结果”。根据18、19世纪西欧思想史上的大量事实材料,他对唯物史观的理论来源做了细致的分析,系统地论述了唯物史观的发现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

该书指出,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虽然提出了人及其意见是由环境决定的命题,但没有把其中的唯物主义观点坚持下去,没有进一步研究清楚环境到底是什么。真正开始研究环境的是法国复辟时代的史学家

他们不仅看到阶级斗争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而且从“经济利益”的观点去探究阶级斗争的根源。

这是他们在历史观发展上的贡献。

他面对着财产关系的来源问题,他们又或多或少地回到了法国唯物主义者“意见支配世界”的唯心主义观点上去了。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把建立未来社会的希望寄托在偶然出现的伟大人物身上,最终还是摆脱不了18世纪思想家们的唯心史观。

德国唯心主义者黑格尔,抛弃了以往关于人的天性的观点,并因此而摆脱了对社会现象的乌托邦观点。他用辩证法的发展观点考察社会历史,把它看成是有其生成、发展和消亡的过程,有其自身规律性的必然过程。

黑格尔历史哲学中的辩证法思想以及一些天才的猜测,“就是他无意中和不知不觉地送给唯物主义的贡物”。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取了前人的合理思想和研究的积极成果,抛弃了前人历史观点中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糟粕,而更重要的是他们对前人在探讨社会历史发展中出现的精神矛盾和问题,运用与前人根本不同的方法,将其彻底地解决了。

普列汉诺夫详尽地注释了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表述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在阐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同时,进一步论述了社会意识、上层建筑的反作用相对独立性。

指出,马克思不但没有“到处只单单看到经济的”,同时,也丝毫没有否认道德的、哲学的、宗教的和美学的概念的意义。而且阐明了它们的起源”。

《论一元论历史观之发展》是普列汉诺夫理论创作的高峰。列宁说这本书“对辩证唯物主义作了极其完美的有价值的阐述”,是“培养了一整代马克思主义者的着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