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结构
书籍:社会历史观大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山东人民出版社《社会历史观大辞典》第289页(660字)
指社会系统各因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组合模式。
各个结构因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不断运动,推动社会向前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基本结构,即:①生产力系统。它显示了社会中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即人们与自然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获得物质生活资料的关系。生产力系统主要包括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三个基本要素。
另外还包括科学、管理、教育等因素。②生产关系系统,它指的是人们在生产活动过程中形成的人与人的关系,人们总是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体系中进行物质生产活动的,关于构成生产关系的要素,马克思和斯大林以不同角度做过分析。
马克思把生产关系分为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四个环节;斯大林则把生产关系归结为三个方面: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由此产生的各种社会集团在生产中的地位以及他们的相互关系、完全以它们为转移的产品的分配形式。这两种表述从不同侧面对生产关系做了分析。
③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系统。
上层建筑可分为两个层次。
一是政治的上层建筑,指一定的社会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的总和。二是思想的上层建筑,指政治法律观点、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社会意识形态。
由于社会矛盾的存在,社会各结构因素之间发生着联系和交互作用,使社会结构不断演变,是一个动态过程。这种动态的社会结构表现为:一方面,社会结构有着纵向的延续性,即不同社会形态的相继出现及同一社会形态的量变过程;另一方面,社会结构有着横向的扩展性,即人们的社会关系及社会行为的范围不断扩大。
上一篇:社会环境
下一篇: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