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山东人民出版社《社会历史观大辞典》第308页(1968字)

社会意识的低级层次,指特定时代、特定民族、特定社会集团(在阶级社会里包括特定阶级)或其他特定环境中的人们在日常生活和交往中自发形成的、没有经过系统加工的、不定型的社会意识,包括人们的情感、情绪、愿望、要求、意志、动机、风俗、习惯、社会风气、风尚潮流、审美趣味等等,并通过它们表现出来。

作为社会意识低级层次的社会心理和作为社会意识高级层次的社会意识诸种形式之间是相互联系的。社会心理是社会意识形式的意识基础或原料仓库,它为社会意识诸种形式的形成和发展提供素材;社会意识形式则是对社会心理的系统加工、提炼和概括,它给社会心理以深刻影响,对社会心理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社会心理与社会意识诸种形式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从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诸种形式产生的顺序来看,社会心理总是产生于先,而社会意识诸种形式则总是形成于后。这一方面表现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始阶段只有社会心理这类社会意识的低级层次存在,社会意识诸种形式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分工的出现之后才逐渐形成的;另一方面还表现在任何一种社会意识形式的形成,都要一定的社会心理作为意识素材,在此基础上才能形成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从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诸种形式形成的特点来看,社会心理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交往中自发形成的,未经过思想家、理论家、科学家和文学艺术家等专门家的自觉的系统加工,具有一定的自发性;社会意识诸种形式则是经过思想家、理论家、科学家和文学艺术家等专门家的系统加工自觉建立起来的,具有自觉性。

从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诸种形式的内容与形式来看,社会心理所反映的往往是社会生活的表层现象,一般地说具有直接感受和体验的经验形式;社会意识诸种形式所反映的则是社会生活中深层次的、本质的东西,其思想体系是由一系列概念、判断、推理构成的,具有抽象性概括性的理论形式。从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诸种形式同社会生活的联系来看,社会心理是对社会生活的直接反映,一般地说不经过中间环节,因此,人们往往能够通过社会心理透视社会生活的某些方面;社会意识诸种形式对社会生活的反映则不是直接的而是间接的,它们同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要通过中间环节。

从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诸种形式在整个社会生活和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来看,一般地说社会心理的作用是低层次的,这种作用常常通过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日常交往表现出来;社会意识诸种形式的作用则是高层次的,尤其是执政阶级、执政党的思想体系如政治法律观点、哲学思想等等,其社会作用更为明显,更为突出,它能在某个或某些领域乃至整个社会生活中起指导作用,甚至可以指导某一时代、某一国家、某一民族和阶级的活动。但是,这决不意味着社会心理的作用就不重要了,从一定的意义上说,它的社会作用更值得重视。这是因为社会心理的作用较之社会意识诸种形式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它的作用遍及社会的每一个集团、人群、组织和成员,遍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作为社会心理重要内容的情感、情绪、愿望、要求、倾向等等,是社会成员人人都具有的,至于社会风气、传统、习惯等等,更是随时随地都在社会生活中起作用,使社会成员自觉或不自觉地以这种或那种方式接受其影响。同整个社会意识一样,社会心理有先进与落后之分,其社会作用也有积极与消极之别。

任何社会心理都有一定的时代性、民族性和群众性。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心理有一定的阶级性。

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俄国的普列汉诺夫第一次把社会心理列为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范畴之一。他在关于社会结构的“五项因素公式”中把全部社会结构划分为五个基本因素和层次:“(一)生产力的状况;(二)被生产力所制约的经济关系;(三)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生长起来的社会政治制度;(四)一部分由经济直接所决定的,一部分由生长在经济上的全部社会政治制度所决定的社会中的人的心理;(五)反映这种心理特性的各种思想体系”(《普列汉诺夫哲学着作选集》第3卷第195页)。

在这个公式中,普列汉诺夫把社会心理视为整个社会结构的一个重要因素和层次,认为它是由社会经济关系和政治制度所决定的,同时又给各种思想体系即社会意识的诸种形式以重要影响,在社会意识范围内成为思想体系的重要根源。这些论述对于历史唯物主义特别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意识理论的研究有不可忽视的价值。

正确认识社会心理及其在整个社会结构与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不仅对于全面正确地了解和把握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体系是十分重要的,对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提高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的心理素质,优化社会心理,改善社会风气,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项重要任务。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