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调查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山东人民出版社《社会历史观大辞典》第322页(1159字)

人们有目的有意识地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社会现象进行考察,了解和分析、研究的活动。

其目的是了解社会实情,认识社会生活的本质和规律,解决社会问题,推动社会进步。社会调查与人们在日常生产中对社会现象的一般考察和了解是有原则区别的:社会调查必须有明确的目的和范围、科学的方法及理性的总结;而对社会现象的一般考察和了解则具有随意性、模糊性、情绪性和方法上的非科学性等特点。

因此,社会调查概念只有在社会学意义上使用才具有科学性。社会调查的过程通常分为四个阶段:①调查研究的准备阶段。

包括制定调查研究计划,拟定调查提纲,编制调查表、培训调查员和确定调查对象等。②调查研究的实施阶段。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搜集资料。资料的搜集主要有口头谈话和书面答卷二种基本方式,此外还有参预法、观察法、测验法等。从调查规模上看,社会调查可分为普遍调查、抽样调查、典型调查、个案调查等类型;从对话形式上看,社会调查可分为访谈调查、问卷调查、电话调查等类型。③调查资料的汇总和整理阶段。

包括资料的汇总、比较、核实、整理和加工等工作。④研究阶段。

主要是对搜集和整理的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检验原理论假设的合理性,根据事实对原假设进行修改,形成新理论和观点;在此基础上写出具有科学性的调查报告。社会调查的对象尽管是直接的社会现象,但调查结果的客观性和科学性也受到调查者的主观因素,尤其是其原有的世界观和社会历史观的影响。这种影响体现在社会调查的各个阶段;在调查的准备阶段,调查者原有的世界观和社会历史观渗透在其所制定的调查计划和拟定的调查提纲中,直接影响着调查的范围、角度、层次和方向;在调查的实施阶段,调查者原有的世界观和社会历史观会通过谈话方式等各种渠道影响被调查者,从而影响结果的客观性;在调查的汇总、整理和研究阶段,调查者的世界观、历史观及其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也会影响其对资料的取舍、处理和加工,以及得出科学、客观的结论。可见,人们的世界观和社会历史观与社会调查有着深刻而密切的联系。但另一方面,社会调查仍有其独立存在的科学意义。首先,它是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因为了解社会现象是社会科学研究的基础,没有社会调查,就不可能有真正的社会科学。

其次,社会调查是社会工作的基本方法。没有社会调查,就不可能有对社会现象的正确了解和把握,也就不可能形成有效解决社会问题的工作方法。

同时,社会调查也是领导与决策的客观依据。“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是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

它要求立足于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深入到群众中去调查研究,掌握必要的材料,弄清事实,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形成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随着社会调查在研究方法和技术水平上的提高,社会调查的规模、深度和广度等方面都在不断发展,它为人们所广泛运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