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与观念的更新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山东人民出版社《社会历史观大辞典》第356页(1905字)

指社会改革与人们观念上的更新之间的相关性。

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类观念的不断更新,完全是社会存在不断发展的结果。随着社会改革的深入发展,一些思想观念失去了它赖以存在的社会条件,成为阻碍社会进步的旧思想观念。要满足改革实践发展的需要,把社会改革不断推向前进,人们就必须用符合客观实际,促进改革发展的新的思想观念来代替旧的思想观念。

思想观念作为一种民族意识的积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质,不会随着实践的变化而立即变化。在很多情况下,旧的经济条件已经消失了,而在这个经济条件基础上所产生的观念依然存在,成为阻碍改革深入发展的惰性力量。

要加快和深化改革,就必须重视思想观念的更新。特别是在社会改革的前夕,客观实际急待有超前的、正确的思想观念的指导。改革需要和推动观念更新,观念更新是改革深入发展的精神力量。新的思想观念并非指社会中所有新出现的思想观念。

在改革中,凡是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适应和促进改革的思想观念就是新的思想观念,反之则是旧的思想观念。思想观念的更新并不是抛弃一切传统思想观念,而是继承和发扬优秀思想成果的过程。

改革中,思想观念更新的内容和任务是多方面的,就公民意识而言,这是一个观念群的更新。如民主观念、法制观念、竞争观念、时间观念、效益观念、利益观念等。

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互关系的原理和我国国情进行了一系列的体制改革。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我国社会主义体制改革的序幕,在思想观念上开始了一系列的更新。

在所有制的问题上,我们打破了单一的公有制越大越公越好的传统观念,实行了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发展多种经济成分;打破了把全民所有制同国家机构直接经营混为一谈的旧观念,实行把所有权和经营权的适当分离,企业在宏观调控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和承包责任制的体制。在计划经济的问题上,我们打破了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旧观念,明确了社会主义经济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计划的商品经济,从而为自觉地运用价值规律、搞活社会主义经济创造了条件。

在分配问题上,我们打存了社会主义就是吃“大锅饭”的平均主义的观念,实行了在以按劳分配为主的前提下的多种分配方式。而在社会主义分配关系本身,又坚持个人的收入与其工作实绩挂钩方面的探索,从而为真正落实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原则指明了方向。这样,就纠正了离开生产力抽象地谈论社会主义的历史唯心主义的观念,坚持按照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最终决定力量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行事。社会主义体制改革,首先要求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领导者要成为改革的领导者,就必须主动地、自觉地确立新的观念。对于社会主义改革的领导者来说,一要树立“领导就是服务”的观念。

邓小平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什么是领导?领导就是服务。”树立“领导就是服务”的观念,可以摆正领导者与群众的位置,更加明确领导的职责,更加符合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适应改革的要求;二要树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观念,克服把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等同起来,认为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经济不相容的传统观念。要克服把计划经济同市场经济看作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传统观念,确立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的新观念;三要树立科学决策观念,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作指导,掌握科学的决策方法,实现从经验决策到科学决策的转变;四要树立依靠咨询机构的观念,发挥“思想库”的优势。这已经成为各级领导同志观念更新的一项新的任务;五要树立信息观念。衡量一个领导的水平,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看他是否具有强烈的信息观念,是否能十分敏捷、有效地收集、加工和利用信息,把握事物多方面的关系与结构,树立系统观念,从而实现正确果断的决策。六要树立正确的科技意识和人才观念,强化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意识,真正做到尊重知识和尊重科学,尊重人才和爱护人才,把有限的人才放到适当的位置上,做到人尽其才。我们正在进行的改革开放,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革命,它必然要不断冲击长期窒息人们头脑的许多旧的观念。并在实践中逐渐形成和确立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的新观念。同时,我们必须对极少数顽固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以“观念更新”为名所散布的资产阶级自由化言论进行彻底的揭露和批判,让人们识破他们以“观念更新”为名美化资本主义,否定社会主义,反对党的领导,取消人民民主专政,抵毁马克思主义的险恶用心。

要分清两种根本对立的改革开放观,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改革开放的前提下,自觉地推进观念更新,以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