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浪潮》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山东人民出版社《社会历史观大辞典》第534页(1124字)

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的重要着作,于1980年在纽约威廉·莫罗出版公司出版,很快被译成30多种文字,是本畅销书。

中译本由朱志焱、潘琪、张焱翻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3年出版。

作者从大量的读书摘记、访问记录等材料着手,先用近似归纳的方法找出各种文明的共同方面:技术、社会体制、信息、生存、权力和心理,然后分析它们之间如何促进变革浪潮的。作者声称他的《第三次浪潮》一书的模式大致是这样建构的,并把自己这种方法称为“浪潮前锋分析法”。

《第三次浪潮》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如下:人类文明已经经历了二次变革浪潮,目前正在进入第三次浪潮之中;同一社会不止在经历一种浪潮,目前世界各种社会的不同就是第一、第二、第三浪潮的比重不同。

托夫勒认为,一万年前的农业革命为人类社会掀起了第一次的变革洪波;距今约三百年前开始的工业革命为第二次变革浪潮。工业文明的原则是标准化、同步化、集中化、最大限度化和中央集权化。这种文明目前正在衰落,正面临社会冲突和政治冲突都很激烈的时期。在这种变革条件下,第三次浪潮开始崭露头角,其主要特征有:①多样化;②非大规模的、非集中化的生产方法;③能源是再生的;④出现了新型工人;⑤将出现四种新工业:电子和电脑工业,空间工业,海洋工业和遗传工程工业;⑥家庭变化;⑦电子小屋——家庭成为工作班组;⑧信息系统的发展。

出现第三次浪潮的内在动因,是由于旧能源的枯竭和新能源的诞生,旧技术的落后和建立在电子、信息、核力、分子、太空、生态、系统等等科学理论上的新技术的创立,使新的经济文明和文化浪潮兴起。

托夫勒在加拿大、日本和美国有关部门的帮助下,将《第三次浪潮》一书的主要内容拍成电视片,自己担任主讲人,在许多国家放映,引起了很大反响。

1983年初,托夫勒在我国访问时,建议第三世界的发展战略,应避开工业社会的弊病,设法发展最先进的工业。对于《第三次浪潮》,国内外不少学者肯定此书,作者具有广阔的历史视野,以及对新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所做的高度评价;但此书的论据不够系统,有些草率和浮华,说服力不够。

我国和原苏联的学者还批评托夫勒宣扬技术决定论,不从所有制关系和阶级关系上去分析社会,宣扬以科技革命来代替社会主义革命。其要害是为资本主义私有制辩护。有些学者还指出,托夫勒实际上是用自己的社会发展阶段论——三次浪潮论来代替、否定从原始公有制社会——私有制社会的几个阶段——共产主义社会的序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