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制度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山东人民出版社《简明经济百科辞典》第372页(657字)

社会主义国家为实现按劳分配原则制定的以货币为形式的劳动报酬制度。

工资制度包括各种工作和职务的工资形式、工资等级、工资标准以及其他有关工资的规定和政策。

合理的工资制度,能够正确调整和处理劳动者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社会主义生产力迅速发展。

建国三十多年来,我国的政治经济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原来的工资制度已不完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同时,原有工资等级繁多,工资标准混乱,工资管理体制过死,劳动报酬与生产、工作成果联系不紧密,存在着平均主义“吃大锅饭”的弊端,不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直接影响了生产力的发展,所以,对原有的工资制度极需进行改革。

中共中央十二届三中全会1984年10月20日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在工资改革中,要“使企业职工的工资和奖金同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更好地挂起钩来。在企业内部,要扩大工资差距,拉开档次,以充分体现奖勤罚懒、奖优罚劣,充分体现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充分体现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复杂劳动与简单劳动、熟练劳动与非熟练劳动、繁重劳动与非繁重劳动之间的差别。

当前尤其要改变脑力劳动报酬偏低的状况。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也要改革工资制度,改革的原则是使职工工资同本人肩负的责任和劳绩密切联系起来。

上一篇:职工生活费指数 下一篇:工资等级制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