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经济学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山东人民出版社《简明经济百科辞典》第922页(1469字)

一门研究如何使社会分配于卫生事业的经济资源在使用上获得最佳效果的新兴科学。

卫生经济学的学科特点有:(1)它是经济科学与卫生科学相结合而产生的一门综合性边缘学科。它研究的是经济问题,它同经济科学中的政治经济学、人口经济学、劳动经济学、教育经济学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它研究的经济问题是属于卫生领域的,它同卫生科学中的医学、卫生学、卫生管理学等学科也有密切的联系。(2)卫生经济学是一门部门经济学,它以卫生部门的经济活动为基本研究范畴,着重从宏观上探讨卫生、人口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卫生保健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社会对医疗卫生的需求,以及满足这些需求的条件。(3)卫生经济学还是一门应用经济学,既包括技术经济学的内容,也包括管理经济学的内容。

卫生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在本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期间形成的,但对卫生经济学的研究早在本世纪40年代就开始了。当时,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经济的发展和工人阶级斗争的高涨,西方发达国家推行了所谓的“福利政策”,政府和私人企业不同程度地承担了人们的医疗费用,以此来缓解尖锐的社会阶级矛盾,使医疗卫生事业得到较大规模的发展,迅速成为国民经济中的一个新的“卫生产业”。

并且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由于巨大的医疗费用给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企业和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于是,卫生保健的经济问题开始成为社会普遍关心和需要研究的问题。最早进行这项研究的有美国的经济学家西格里斯,他发表的《医疗经济学》一书,着重阐述了卫生保健与家庭经济和国民经济之间的利害关系。本世纪50年代以后,有关卫生经济学的论文大量发表。

1952年《世界卫生组织纪事》杂志上刊登了美国经济学家尔达题为《卫生的经济问题》的论文,被视为卫生经济学的第一篇经典性的文章,马尔达也成了公认的卫生经济学的创始人。本世纪50年代末,卫生经济学由单纯的理论研究转向应用研究,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条件已经成熟。美国经济学家穆希金发表了《卫生经济学的定义》一文,使卫生经济学第一次有了比较明确的定义——研究最优使用卫生部门经济资源的一门学科。

1968年和1975年,世界卫生组织分别在莫斯科和日内瓦召开了这方面的会议,两次会后各发表了一册《卫生经济学》专集,对卫生经济学成为独立的学科起了重要作用。

卫生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医疗保健投资进行成本与效益、投入与产出的分析,最大限度地提高卫生保健投资的效果。围绕这一目的,卫生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医疗卫生部门及其投资的经济性质。(2)医疗卫生需求和费用的增长。

(3)医疗卫生部门的经济模式;医疗保健设施的成本计算和管理;人员和物资的合理配备。(4)医疗卫生活动的经济效益。

我国对卫生经济学的研究开始于1979年以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我国卫生战线也先后进行了药品管理改革、加强医院经济管理的试点、医院经济核算和医疗成本的调查研究以及对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实行按成本收费等工作。卫生部门经济工作的实践,提出了许多需要加以研究和解决的新课题,从而推动了我国卫生经济学的研究。1980年以来,已举办了多次有关卫生经济学方面的学术讨论会,并创办了《卫生经济》杂志,先后成立了“中国卫生经济研究会”和许多地方性的卫生经济研究会。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