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改一加强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经济科学出版社《政治经济学大辞典》第581页(1442字)
是改革、改组、改造与加强企业管理的简称,是我国国有企业在深化改革中的经验总结。
“三改一加强”的关键是如何将四项工作有效地结合起来,取得综合效益。具体地说就是要处理好改革与管理、改革与改组、改造与管理的关系。而其中的重点是正确处理企业改革同加强企业管理的关系。
在深化企业改革的过程中必须强化企业管理,为深化改革创造条件,保证改革成果的巩固和发展。
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企业内部管理离不开深化改革,在企业管理中也包含着丰富的改革内容,企业管理方面的改革又是企业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坚持那些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管理办法的同时,要努力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赋予企业管理以新的内容、方式和手段,实现科学管理。
改革与改组的关系,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关系。随着企业改革的日益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国有企业必将逐渐并最终完全成为自主决策、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和自我发展的市场竞争主体。
竞争就会优胜劣汰。
企业为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其中一个重要手段,就是要根据自身的需要和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通过联合、兼并等资产重组方式对企业进行改组,以提高规模效益和壮大竞争实力。因此,可以说改革促成了竞争、竞争促进了企业改组。企业通过改组,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尽快建立;企业通过改组,还促进了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从而为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创造了社会条件和奠定了物质基础。因此,又可以说改组促进了改革。显而易见,改革与改组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
技术改造与企业管理的有机结合,能促进技术进步,提高经济效益和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现代社会是科技的社会,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幅度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技术进步的速度。因此,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尽快提高技术水平非常必要。
但是,先进的技术不仅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而且需要先进的管理手段和高素质的人才;先进、高效的设备不仅需要与之配套的辅助设施和足够的原材料来源,而且需要与其生产的产品相适应的市场容量。如果忽视了这些问题,不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盲目地追求技术的高精尖,那么,技术改造不仅不会给企业带来任何好处,而且相反会使企业背上沉重的债务包袱,从此陷入困境。在技术改造方面,不少企业有成功的经验,不少企业也有失败的教训。从成功企业的经验来看,根本的一条就是将改造与管理很好地结合起来,其有益启示是:(1)努力建立自负盈亏机制,坚持“算了干”,无效益的技改项目坚决不上马;(2)坚持“工艺先进,产品优质,装备适用”,力求以最小投资取得最大效益;(3)明确债务责任关系,强化偿债意识;(4)建立项目责任制,从立项、审批到施工、验收,每一个环节都要明确责任者,使项目效益与每个环节决策者的实际利益挂起钩来。
参考文献:
吴邦国,1997,《把学邯钢抓管理进一步引向深入》,人民日报3月25日。
王忠禹,1996,《学习推广邯钢经验,坚持“三改一加强”积极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当代企业》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