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原理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经济科学出版社《政治经济学大辞典》第703页(3319字)

解释产品需求如何引致资本品需求和资本存量变化的理论。

它的基本观点是,对资本品的需求是一种由产品需求变化而引致的需求,产品需求变化会导致对资本品需求的变化,从而引致投资。比如,当产品需求扩大时,为增加产品供给,必然要扩大生产能力,导致对资本品需求增加,从而引致投资以增加资本存量。与其他投资理论相比,加速原理的特点是强调需求的作用,而不强调利率的作用。一般来说,它主要用于从总量上说明资本品投资和存货投资,但有时也被用来说明企业投资。

加速原理建立在两个基本假定之上,第一,经济中不存在闲置生产能力,要增加产品产量必须新添置扩大产量所需求的资本品;第二,技术水平不发生变化,因而资本-产出比率固定不变,即产量变动引致的资本存量变动的比率在不同时期不发生变化。在这两个假设前提条件下,加速原理可以简单地用公式描述如下:

Kt=vYt

在上式中,Kt是t期的资本量,Yt为产出量,v是资本-产出系数,用以反映资本-产出比率,(v>0)。由于假定经济中不存在闲置过剩的生产能力,在t+1期,产出量增加会导致资本存量增加:

Kt+1=vYt+1

显然:Kt+1-Kt=v(Yt+1-Yt)

在上面三个公式中,Kt+1-Kt为资本存量的变化量ΔK,Yt+1-Yt=△Y表示产出量的变化量,为资本-产出比率,根据假定,ΔK等于引致投资,用It表示

It=vΔYt

上式中,v为加速数,(假定它大于1),上式表示产出量变化会使引致投资成v倍变化。从公式中还可以发现,要使引致投资大于零,产量必须增加。如果产量下降,投资量则为负数。

加速原理产生于西方经济学者对经济周期实际运行过程的直接观察。在经济周期运动过程中,资本品的价格和产量的波动总是大于制成品价格和产量的波动。如何解释这个现象呢?法国经济学家阿夫塔利奥(Aftalion,A.)1913年在《生产过剩的周期性危机》一书中,首次分析了消费品需求的增长会引起对固定资本需求的更大波动。

他把对经济周期问题的探讨与对消费品需求的预期增长和为增产消费品而制造必需的设备之间的时滞联系起来,因此,阿夫塔利奥的分析被认为是加速原理的雏形。在此基础上,美国经济学家克拉克(Clark,J.M.)对产品需求的变化如何引致资本品需求的变化进行了技术方面的分析。他发现,当对产品的需求增长时,资本品需求将发生更大幅度的增长;而当产品的需求保持不变时,资本品需求增长率却出现很大幅度的下降。因此,产品需求的增长或下降会引起资本品需求的加速增长或下降;反之,如果要使资本品保持一定的增长率,必须要求产品加速的增长。

所以,在经济周期运行过程中,资本品的生产和销售比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表现出更大幅度的波动。庇古(Pigou,A.C.)和哈罗德(Harrod,R.F.)也在他们的着作中,对加速原理在决定投资和解释经济周期方面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哈伯勒(Haberler,G.)在1937年出版的《繁荣与萧条》一书中,对加速原理作了全面系统的论述。此后,加速原理就成为宏观经济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并逐步被应用于经济计量分析。

艾斯纳(Eisner,R.)在把加速原理引入经济计量模型方面作出重要贡献。现在,几乎所有的宏观经济模型都用加速原理来解释总投资和经济周期。西方经济学的教科书里通常也用乘数与加速数的联合作用来解释国民收入的波动,说明经济周期。在这些教科书里,乘数与加速数的联合作用机制是这样描述的:投资的增加通过乘数作用使产出(收入)成倍增加,而产出量的增加又通过加速数的作用引致投资进一步增加,如此循环不断直到收入达到最高极限。

此后,产出量停止增长并开始下降,从而投资量为零并逐步减少,投资减少通过乘数的作用使产量也成倍减少。产量减少反过来又通过加速数的作用导致投资进一步减少,直到产出量达到最低极限。国民收入就是在乘数和加速数的联合作用下,始终处于上升与下降的循环波动之中。

加速原理虽然在说明投资行为和经济周期波动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在宏观经济计量模型里也扮演着重要角色,但是,它的不足也是明显的。

如前所述,它是建立在严格的假定条件之上的,因此它所能解释的问题范围是有限的。如果社会经济在有闲置生产能力的情况下运行,总需求增加就不会导致投资增加。

不仅如此,从经济活动的实际情况看,即使在没有过剩生产能力的前提下,厂商也可以通过动用原材料存货储备,利用原有固定资产设备加班加点来扩大产量。在这种情况下,加速原理也不发生作用。

其次,资本-产出比率不变的假定对于解释加速原理的作用机制起到方法上的便利,但这个假定实际上很可能是不现实的,因为即使厂商能够适应产量的变化而调整其资本品,资本-产出比率也很难固定不变。即使抛开技术变化的可能性,从整个经济来看,不同产业的产品需求和生产一般是变化很大的,假如资本-产出比率较低的行业发展不大甚至停滞,则整个社会的资本-产出比率仍然会发生变化。

上述加速原理隐含着的一个假定是,资本存量总能适时地调整。从而当产量扩大引致投资增加,资本存量可以及时调整到适宜水平,这是不现实的,艾斯纳和斯特罗兹(Strotz,R.)等针对加速原理的这一缺点进行了修正。

修正后的加速原理也假定资本存量与产出量之间存在关联关系,但产量变化后,实际资本存量调整到一个相应水平有一时滞,不是同时调整一致的。可以用下式来表示:

在上式中,b是一个常数(0<b<1),K等于vYt。这个公式的含义是,实际资本存量调整过程是不均齐的,资本存量调整到适宜水平不是即时实现的。通常把前述加速原理称为简单加速原理或简单加速器,把经过修正的加速原理称为弹性加速原理或弹性加速器。

需要指出的是,加速原理在解释供给与需求时具有二重性。一方面,它是用资本品的供给总能满足需求的假定来解释投资需求;另一方面,在解释资本的供给时,又假定资本品的供给是为了满足需求。

它是一种既作为决定资本品供给的理论又作为一种投资需求理论而提出来,因而不可避免地成为包含供给和需求的混合理论。

参考文献:

高鸿业,1996《西方经济学》下册,中国经济出版社。

Clark,1917,Business acceleration and the law of demand:a technical factor in economic cycles,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25(3),March.

Eisner,R.and Strotz,R.1963,Determinants of Business Investment in Commission on Money and Credit,Impacts of Monetary Policy,England Cliffs,NJ:Prentice-Hall.

Pigou,A.C.1927,Industrial Fluctuations.London:Macmillan,2nd edn,1929.

上一篇:厂商理论 下一篇:产权经济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