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阻力
书籍:心脏病学词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心脏病学词典》第328页(527字)
小血管为循环系统的“外周”部分,故小血管的阻力称外周阻力。
小血管流速虽不如大血管快,但由于管径细,长度长,且在神经体液等因素的作用下其管径经常有变化,故是影响总外周阻力的主要因素。外周阻力可用外周阻力单位(peripheral resistance unit)表示。当血管两点间的压差为0.13kPa(1mmHg),而血流是1ml/s时,其阻力称为一个外周阻力单位。外周阻力单位亦可用于表示总外周阻力,当人体休息时,体循环动脉与静脉的压差为13.3kPa(100mmHg),整个循环的流速约为100ml/s,其体循环总外周阻力约为1外周阻力单位,正常变动范围约为0.45~1.5外周阻力单位。在某些情况下,全身血管强烈收缩,总外周阻力可升到4外周阻力单位;血管高度舒张时,阻力可降低到0.25外周阻力单位。由于小血管的长度变化不很显着,但在神经体液的影响下,小血管的口径则常有变化,所以小血管的口径大小是调节外周阻力的主要因素。
外周阻力过高是形成高血压的最重要因素。在临床某些休克病人中,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的大量释放,使外周小动脉极度收缩,导致外周阻力的增高,加重了心脏的负荷,降低了各器官的灌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