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勃津斯基原理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当代国际贸易与金融大辞典》第13页(435字)

认为某生产要素的增长将引起一些产品生产的消长的理论。

由波兰籍英国经济学家鲁勃津斯基(Tadeusz M.Rybczynski,1923-)提出,故得其名。基本内容是:假设商品及生产要素的价格固定,如果某一生产要素增加,另一生产要素不变,则密集使用增长着的生产要素的产品将增加,而密集使用不变的生产要素的产品的绝对量将减少。

比如,某国的食品、钢材、劳动、资本的相对价格均不发生变化,在劳动力增长的同时,资本数量不变,则劳动密集型的食品业应扩大生产,以吸收增加的劳动力而不发生失业。这就需要从资本密集型的钢铁业抽调资金转移到食品业,从而引起钢铁业的萎缩。

所以,一国人口增加将引起农业产出增加、工业产出减少,使该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农业)产生更大优势,而使该国的资本密集型产业(如钢铁业)发生劣势。设农产品是该国的出口品,而外国的需求不变,则其贸易条件将恶化,即该国必须以更多数量的农产品,才能换得外国与过去同等数量的工业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