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方法大辞典

创造工程

书籍:方法大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自然科学总论 山东人民出版社《方法大辞典》第307页(1635字)

以人的创造活动为研究对象,以创造心理学和创造方法论为基础而形成的一门创造学的应用分支。

致力于创造力的开发、创造技巧的培养和创造方法的发明,为创造活动提供可以借鉴的解决问题的思路、程序、方法和范型。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通过创造活动的案例研究,发明实用的创造方法和研究策略;其二是制定和运用各种开发、评价创造力的原理和方法,开展创造力开发的试验研究,进行人才的创造力开发训练。

创造工程起源于美国。1906年,美国专利审查人普林德尔(E.J.Prindle)向美国电气工程师协会提交了一篇题为《发明的艺术》的论文,最早提出对工程师进行创造力训练的建议,并用实例阐述了一些逐步改进发明的技巧和方法。

1931年,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新闻学教授克劳福德(R.Crawford)发表《创造性思维方法》一书,专门讨论了增强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方法,其中最为突出的是由他发明的特性列举法(Attributs Listing Technique),并首次在大学开设训练创造性思维课程。1933年,美国电气工程师奥肯(Hyman Olken)写出发明教育讲义。

1935年,在美国电气工程师协会主席、哈佛大学教授肯纳(A.E.Kennell)支持下开办了训练发明方法的培训班。1937年,A.R.史蒂文森在通用电气公司为技术人员开设了“创造工程”这门课程。

1938年,被誉为创造工程之父的纽约BBDO广告公司副经理奥斯本(A.E.Osbern)发明了“头脑风暴法”(Brainstorming),并用于实际工作获得成功,是“创造工程”作为一门工程学科开始形成的标志。1941年,奥斯本发表《思考的方法》一书,被视为创造工程最早的一本经典性着作。1942年,美籍瑞士科学家兹维基(F.Zwicky)在参与研制火箭中,运用数学的排列组合原理发明了“形态分析法”(Morphological Analysis Method)。1944年,美国哈佛水下声实验室科学家戈顿(Willian J.J.Gordon)在研制雷过程中创立了综摄法(Synectics)。

接着又组织起一个综摄法研究小组,同时为通用电气公司、IBM公司、通用汽车公司、美国国防部等上百家企业和机构进行创造力训练和发明咨询。此后,创造工程研究开始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一些科学家,工程技术专家纷纷投身于创造方法的研究和发明,同时创造力的开发也引起一大批心理学家的兴趣和政府部门的重视。现在,美国已设立了创造性教育基金会,专门从事创造力研究和开发的科研中心已10多所,其中由A.F.奥斯本和S.J.帕内斯领导的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跨学科创造力研究中心,开展了长达14个月的创造力训练方法的实验研究,证明创造力可以通过教育和训练得到提高,有的课程可使创造力测验的成绩提高47%。

与此同时,美国还出现了30多家创造力咨询公司。

这些公司中影响较大的有1950年奥斯本创立的创造力咨询公司。它面向商业部门、政府部门和教育部门,每年举办一次创造性解题研讨会,由150名创造咨询顾问向来自世界各地的学员讲授创造性解题过程和方法。

日本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在大学设立创造工程研究机构,开设创造工程课题,并在全国陆续建立了创造性研究会、创造开发研究所、创造工程研究所等机构,发明了一些具有自己特点的创造方法,如“KJ法”,“NM法”,“ZK法”,“CBS法”,“MBS法”,“TT-STOR法”以及等价变换法等。60年代至70年代初,大阪创造科学中心以市川龟久弥的等价变换理论为主要教学内容,举办了“创造力开发进修班”,每期7个月,8年时间共培养500名大学毕业后从事5-10年工作的有经验的技术人员。

这些人在70年代日本工程技术高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自1980年以来开始介绍国外创造工程研究成果,一些大学还开设了创造工程选修课。目前,中国创造工程研究已开始由普及逐步转向研究与开发阶段。

上一篇:价值工程(设计)法 下一篇:创造过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