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语言学研究法
出处:按学科分类—自然科学总论 山东人民出版社《方法大辞典》第355页(1217字)
文化语言学(Cultural Linguiatics)是探讨语言与文化关系的一门边缘学科。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活动带有明显的社会因素和意识因素。文化语言学联系语言的交际功能,极力把语言看作是一种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萨丕尔的《语言论》、帕默尔的《语言学概论》都有论述。20世纪60年代美国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主编出版了《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语言》。
70年代苏联出版了由Косто Мapов和Bcpс Мazцн合着的《语言与文化》,奠定了苏联语言国情学的基础。苏联语言国情学通过俄语本身介绍当代苏联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典型的文化现象,跟文化语言学颇为相似。
我国传统的语文研究以“通经致用”为宗旨,即为读懂古书和做文章服务,与中国文化的研究血肉交融,比较注重实用。关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我国着名语言学家赵元任、罗常培、王力也有论述。
罗常培1949年出版了《语言与文化》。1986年周振鹤、游汝杰合着的《方言与中国文化》,从八个方面集中探讨我国境内的方言与文化的关系,是中国文化语言学的一部专着。
一个多世纪以来,语言研究明显出现两种类型:一种是描写型,结构语言学就属此类。是就语言本身进行研究;一种是人文型,文化语言学即属此类。
它在简单描述的基础上,往往对研究的问题进行概括或抽象,以理论形式说明现象产生的原因,因而是解释性的。它把结构的描写作为手段,而不作为目的,认为结构语言学把语言单纯当作工具解剖的语言观是片面的,因而主张强化语言的人文性。文化语言学的语言观突出表现为:重视语言的交际价值和语言的变异形式,并强调从动态的角度观察语言。文化语言学的研究方法通常有:①对比法。
在言语活动中,民族之间存在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对同样的事物往往会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至于操同一语言的不同区域、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的人,他们对同一句话的反应不同,交际的情况错综复杂,都可以通过比较的方法得到解释。
②投影法。社会的动荡和制度的变革,都会直接而迅速地反映到语言和言语活动中来。
③文化结构分析法。这种分析法注入文化学的血液,因而不同于单纯的语言结构分析。④文化心理分析法。从语言的交际功能出发,承认语言由音义情速四要素所组成,语言中有表白成分(意义),也有表态成分(说话者的情感和态度)。
从语言本身(如问候语、答谢语、各种专有名词等)和言语行为出发,去窥探不同人的文化心理,这里既包括个人的文化心理,也包括群体及整个民族的文化心理。
从结构语言学到文化语言学,标志着从语言结构系统的研究到语言应用的研究,从单一型学科到综合型学科的发展。而中国文化语言学的出现显示出我国语言研究将由单纯的描写型向人文型发展,这是具有重大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