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学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中国青年出版社《社会科学学科辞典》第37页(1304字)

研究时间的性质,结构、形态、特点、计算和使用的一般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

时间学以时间及其运筹规律为研究对象。一是研究时间的一般性质,由此揭示出时间学的一些基本规律,如机械时间运动规律、时间长短的相对规律、时间感官误差规律等。二是研究时间的利用方法,由此揭示出科学地运筹时间规律,如时间节约规律、劳动时间间隔规律、人体对时间关系的规律等。

时间学的研究范围涉及哲学、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宇宙学、生物学、考古学、古地理学和物候学等多门学科。

它的体系由理论时间学和应用时间学两部分构成。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理论时间学的内容主要包括:(1)时间结构理论。

主要研究时序、时区、时机、时隔、时差等时间学的基本范畴。(2)时间形态理论。

研究时间存在的具体形式。过去、现在、将来是时间的三种基本形态。(3)时间周期理论。研究客观事物往复的时间形式,揭示时间周期的规律,如“周期增缩律”、“周期集中律”、“周期相位律”、“周期重演律”、“周期演进律”等。

(4)时间效应理论。研究时间现象的彼此联系和反馈现象,揭示其中的相关因素,如“时隔效应”、“持续效应”、“漂移效应”、“相关效应”、“链式反应”、“互补效应”、“增值效应”等。

(5)模糊时间理论。

运用模糊集合论研究时间的模糊性、零散性和超易逝性等模糊时间问题,并研究模糊时间管理的“定量法”、“聚焦法”、“贮存法”等。

(6)运筹时间的科学方法论。研究时间的科学运筹方法和主要原则。现代时间运筹方法主要有:实时模拟法、时间分类法、时间调查法、时域扫描法、用时比较法、时链简化法、“三论”分析法、科学预测法、动态考察法等。科学运筹时间的原则主要有:省时性用时原则、最优化用时原则、空间型用时原则、开环性用时原则等。

应用时间学是理论时间学在社会各个方面的具体运用,主要有时间经济学、信息时间学、时间管理学、学习时间学、闲暇时间学、生命时间学、时间心理学、时间医学等,这些分支学科目前都还处于创建阶段。

时间,历来是哲学家、科学家热心研究的课题。

在我国古代文献中,《管子·宙合》最早明确提出“宙合”概念,即时间、空间的概念。外国曾出现过亚里士多德的时间理论,顿的“绝对时间”思想,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时间思想等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时间在现代社会里已经被视为一种特殊的资源。时间的效能直接影响到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从而迫切要求人们发展时间观念。近年来,外国不少学校设置了时间专业课程,涌现出一批研究时间问题的专家和学者,国际上还专门成立了时间研究会,召开了研究时间问题的国际会议。

自1979年以来,我国报刊上也陆续出现了时间研究的文章,有一些研究者提出了在克思主义时间观的指导下,开创马克思主义时间学的建议,并已取得可喜的研究成果。

。【阅读书目】:

《生活中的时间学》,金哲、陈燮君着,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年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