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哲学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中国青年出版社《社会科学学科辞典》第99页(1872字)

运用哲学的观点和方法来研究宗教现象的学科。

既是哲学的重要分支,又是宗教科学的组成部分。

宗教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其主要任务是系统地研究宗教之所以为宗教以及它同其他社会意识形态(哲学、政治、法律、文化、艺术、伦理道德等)的区别和联系。

宗教哲学,在古代和中世纪,是作为论证宗教神学的主要理论工具出现的。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前469-前399)用目的论来论证神的存在,认为一切都是神创造的,神的一切安排是神的智慧和目的的体现。柏拉图(前427-前347)认为理念是唯一的存在,个别事物只是理念的影子,整个世界就是神按照“善”的观念创造出来的。到中世纪,宗教哲学作为论证宗教神学的理论工具发展到最高峰。这时的宗教哲学对上帝的存在提出了种种论证,诸如安瑟伦(1033-1109)的“本体论”论证、阿奎那(约1225-1274)的“五项论证”,以及所谓“宇宙论”论证、目的论论证和道德论论证等。从文艺复兴时期以来,新兴的资产阶级在反封建的斗争中,同时进行了反对中世纪的神学和信仰主义的启蒙宣传,并与基督教会的势力开展激烈的斗争,出现了用哲学原理系统地解释宗教现象的宗教哲学。

17世纪,在荷兰出现了以斯宾诺莎为代表的唯物主义无神论的思潮,对基督教和犹太教神学进行全面的批判;在英国出现了自然神论思潮,对抗传统的宗教神学。18世纪,法国的唯物主义者和无神论者,批判教会,批判圣书,对信仰主义和蒙昧主义展开比较彻底的斗争。19世纪,在德国,康德以他的不可知论,从理性的王国中否定了上帝的地位和神学的权威。黑格尔的宗教哲学思想有深远的影响。

他认为,宗教是由人与绝对理念的关系引起的,在这种关系中,真理是以象征的方式来表达的,并作为人的感情而传播于个人。黑格尔还用正、反、合的所谓历史辩证法来说明宗教的发展。他把耶稣作为正题,把保罗作为反题,把新教作为一个合题。

黑格尔用“绝对观念”改造了基督教神学中三位一体的上帝。

费尔巴哈进一步建立了人本主义的唯物主义和无神论,宣布上帝不过是人的本质的映象。丹麦的现代存在主义的创始人克尔凯郭尔(1813-1855)反对黑格尔用“理性”来研究基督教,主张用心理学的见解来研究宗教体验的本质,以此说明诸如恐惧、绝望等精神生活的特征。

在现代西方宗教哲学中,实证主义的创始人孔德(1798-1857)试图把哲学同科学、社会、宗教、伦理等各个方面的思想理论“综合”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为宗教神学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提供哲学论证。英国实证主义的代表人物海勃脱·斯宾塞(1820-1903)认为科学只能认识现象,现象之外的本质则是宗教信仰研究的对象,科学和宗教二者之间并行不悖。

生命哲学的代表人物柏格森(1859-1941)用宗教伦理来说明“封闭社会”和“开放社会”,认为只有宗教伦理才能克服“封闭社会”中人的自私性,达到使人体验到生命冲动并同上帝接触的“开放社会”。

新黑格尔主义者鲍桑葵(1848-1926)提出宗教高于哲学,把哲学作为论证宗教神学的工具。雅斯贝尔斯、塞尔等人的有神论存在主义直接把存在主义同基督教神学联系起来,提出世界的现实性存在于上帝和实存之间,上帝是最高的存在。新托马斯主义哲学把现代西方社会中所存在的矛盾和危机、异化现象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及其存在的问题,都当作上帝存在的“新”根据,要求科学、理论服从宗教信仰,强调人对神的臣服。

人格主义也是现代西方宗教哲学颇具影响的一个派别,它把论证宗教和使科学服从宗教当作自己的主要任务,把人格当作世界最真实的存在,强调主体的人格是一种情感、意志的力量,认为各自独立的有限的人格,是通过具有无限人格的上帝统一起来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研究宗教现象的唯一正确、唯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对于宗教现象的研究,是从构成人类社会的基本因素、基本结构和基本矛盾的总体上来把握的,并通过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阶级和阶级斗争等等一系列社会领域中的基本范畴,对宗教现象进行总体的分析和概括,从而把握宗教现象的本质,揭示宗教现象产生、发展和消亡的根源,对宗教在各个时期、各个历史条件下的社会作用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科学地解释宗教现象的各种表现,正确地认识宗教在内容、形式、形态上的历史性变化,对宗教神学进行彻底的和科学的批判,真正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无神论。

上一篇:宗教学 下一篇:宗教心理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