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管理学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中国青年出版社《社会科学学科辞典》第690页(1431字)

研究学校管理现象及其管理规律的学科。

学校管理是以学校教育为对象的一种社会活动。它是学校管理者运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建立一定的制度,极大地发挥校内人、财、物诸因素的作用,充分利用校外各种有利条件,组织和领导学校全体成员,协调一致地有效地实现预定的学校工作目标的一种有程序的活动过程。

学校管理学以学校管理的目标、过程、原则、方法、体制、制度,以及各项具体工作的管理和领导班子的建设等为研究对象,着重研究各个管理现象的内在联系以及它们之间的发展规律。研究内容大体包括:(1)学校管理的基本原理。

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关管理的论述,学校管理工作的一般规律,教育管理与学校管理的关系,学校管理的方向性原则、整体性原则、民主性原则、规范性原则、程序性原则、有效性原则,学校管理目标的内容、结构、层次特点、制定依据,学校管理过程的特点、基本环节等;(2)学校各项工作管理理论和方法。主要有教学工作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管理、体育卫生工作管理、勤工俭学活动管理、总务工作管理和教职工队伍管理等;(3)学校领导班子建设和领导人员修养。学校管理学根据它研究的具体对象或侧重点的不同,可分为研究各级各类学校管理活动的一般规律的普通学校管理学和研究某级某类学校管理活动的特殊规律的专门学校管理学,如中小学学校管理学、高等学校管理学、职业技术学校管理学等。由于对人的管理是管理的核心,需要借助心理学所揭示的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以便有效地实施对人的管理。根据研究的需要,客观上又建立起研究学校管理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学校管理心理学。它研究学校中的领导者、教职工作为一种社会个体的心理行为规律,特别是他们在学校这种特定组织条件下,心理活动过程和心理素质成熟的规律;研究学校教职工集体作为一种社会群体进行活动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研究学校中的人际关系及集体形成过程中特有的心理现象和行为反应;研究学校组织结构的心理效应,以及教职工在组织的目标、任务、角色分配等因素作用下,所产生的组织心理问题。

学校管理学是随学校管理实践经验的积累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我国最早出现的教育专着《学记》就有关于学校管理的论述。

清朝张伯行编《学规类编》,就辑录了宋、元、明各朝有关修身、治学规则。但学校管理学作为一门学科,是在19世纪末出现的。我国从20世纪初就开始引进有关的着述,如1901年翻译出版了两本日本学者的专着:《普通教育行政论》(山田邦彦着)、《学校管理法》(田中敬一着)。1903年就提出把“学校管理”作为一门学科内容由师范学校讲授。不久,我国学者也开始出版自己的专着,如1929年出版杜佐周的《教育与学校行政管理》。1952年,苏联学者波波夫来我国讲学,他的《学校管理与领导》讲稿,对我国学校管理产生一定影响。1962年,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系编写的《学校管理与领导》(讨论稿),对我国社会主义的学校管理,作了初步系统的探讨。1981年,全国学校管理研究会(筹)在福州成立。

【阅读书目】:

《学校管理学导论》,张济正等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学校管理学》,盛绍宽等编,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学校管理心理学》,中央教育行政学院等编写,教育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