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心理学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中国青年出版社《社会科学学科辞典》第787页(1980字)

研究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

学习心理学以人们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活动为研究对象、学习对学习者来说,是一种个体经验的获得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有着一系列复杂微妙的心理活动。因此,要确切地掌握学习的本质,提高教学和学习效率,弄清楚学习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规律是十分必要的。

这也正是学习心理学的主要任务。

学习心理学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学习心理学研究人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和习惯形成的规律,研究影响知识经验、技能和习惯形成的因素,知识经验和习惯形成后的保留与遗忘的规律,属于理论心理学的范围。

狭义的学习心理学研究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活动规律,主要内容有:(1)学习的基本心理因素,如学习动机、学习兴趣等;(2)学习的积极性,如注意、情感、意志等;(3)认识过程,如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狭义的学习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属于应用心理学的范围。

学习心理学由于研究者根据不同的资料,以不同的观点,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研究,从而形成了不同的理论体系和流派。主要有以下几种:(1)刺激——反应理论,即S-R理论,主要代表有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等人,其基本观点是认为学习就是在刺激和反应之间产生联结。

桑代克在他所着的《人类的学习》、《成人的学习》等书中认为,学习是一个盲目的、渐进的过程,通过不断尝试,错误反应减少,正确反应增加,最终在刺激和反应之间产生联结。所以,桑代克的学习理论被称为“尝试——错误说”。

桑代克用所谓的三条规律、四种类型、五项原则概括了他的学习理论主张。(2)条件反射说,美国新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是代表人物。斯金纳把人的行为分为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操作性条件反映)。

他提出如果设计出操作强化的技术,就可以控制人的行为,并通过控制人的行为进而实现理想的社会生活。

他把这种控制人的行为的理论称为“行为工艺学”,并运用它来研究学习,首先设计了教学机器。在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计算机辅助教学中,斯金纳的教学机器原理经过改进后得到了广泛的应用。(3)“顿悟说”理论。以格式塔心理学家柯勒等为代表。柯勒在1917年发表的《人猿的智力测验》一书中初步提出了“顿悟说”学习理论。他认为,当一个人掌握了一项原理而解决一项问题,还能解决类似问题时,就是出现顿悟的时候。(4)认识理论。以托尔曼、皮亚杰、布鲁纳等为代表。

这种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认知结构”的组织和重新组织。认知结构是指通过积累获得的,按一定层次组织的知识体系。

新的学习内容以原来的认知结构为基础,通过学习,认知结构发生变化,或者同化新的学习内容,或者改造原来的认知结构,或者产生新的认知范畴以接纳新的经验和其它因素。学习的实质就是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同有着内在逻辑结构的学习材料发生联系,并且改变学习者的认知结构。

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不断发生变化的心理过程。(5)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以斯洛、罗杰斯、康姆士为代表。

这种理论认为,学习活动中,学习者是主体,是整个学习过程的中心。学习就是学习者使自己的内在价值得到实现,达到“自我”的境界。

这种理论十分强调学习者的自尊心、意志、情感、需要、价值观和自我概念、学习动机,主张教育者要努力培养受教育者、学习者的自尊心、自信心和独立性、创造性,以更好地发展智能。

近年来,由于认知心理学的兴起和计算机科学的发展,一些学者开始运用数学、控制论和信息论的观点来解释和分析学习过程。用“信息加工论”的观点来研究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并提出了关于学习的数学模型、信息处理模型等,促进了学习心理学研究的发展。

学习心理学中的许多观点,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以及中国古代的着名教育家孔子

然而,对学习进行科学的研究是在19世纪末才开始的。建国前后,我国心理学工作者在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中开展了学习心理学方面的研究,发表过许多这方面的文章。

近年来,对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活动规律的探讨引起了我国心理学工作者的极大关注。

如在儿童识字心理、小学生学习心理等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阅读书目】:

《学习心理学》,冯忠良编着,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大学生学习方法——学习心理学漫谈》,孙昌龄着,天津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创造性学习心理学》,商继宗、钱颖着,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学生心理学》,赵承福、邵小武着,知识出版社1984年版;《自学心理学》,唐自杰主编,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7年版。

上一篇:智育心理学 下一篇:体育心理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