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学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中国青年出版社《社会科学学科辞典》第871页(1195字)

又称“演说学”。

研究演讲的理论与方法的学科。与语言学、文艺学、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交叉,具有边缘学科的性质。

演讲是一种以有声语言为主,无声语言(态势语)为辅,进行思想交流和宣传的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变革、科学发展、文化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演讲综合了语言、声音、目光、动作、姿态以及多种表达思想感情方式的艺术,被人民群众喜闻乐见,有较强的感染力和广泛的活动范围。演讲一般分为政治演讲、学术演讲、论辩演讲、专题演讲、纪念演讲和普通演讲等形式。演讲学的任务,是总结人类的演讲史,揭示演讲的规律,为演讲者提供科学的演讲知识。所研究的主要内容是:(1)演讲的功能、要素、类别、中外演讲史。我国有的学者将演讲的要素概括为:立场——演讲的灵魂,内容——演讲的生命,语言——演讲的武器,动作——演讲的无声语言,情态——演讲的感情和姿态。

(2)演讲者的素质。

演讲需要敏捷而严密的思维能力,丰富而生动的语言储备以及高度驾驭语言的能力和深刻的社会经验为基础的口语表达形态。演讲者要注意品与行、情与技、博与专、胆与见等方面的辩证统一。

(3)演讲的一般过程、技巧和各种艺术手段的运用。成功的演讲,应具备相声般的幽默、小说般的人物形象、戏剧般的矛盾冲突、电影蒙太奇的手法、歌般的激情。(4)不同演讲形式、不同演讲风格的比较。

主要对着名演说家的演讲实践进行理论概括,分析他们在演讲中怎样处理各种矛盾并走向成功的道路。

演讲学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公元前460年左右,古希腊语言学家科拉克斯写出了第一本有影响的论述公众演讲的书,并建立起演讲的体系和提出辩论的方法。

随后,亚里士多德在他的《诗学》和《修辞学》等着作中,初步论述了演讲的方式、听众的心理、演讲的修辞等问题(古希腊的所谓“修辞术”,就是指演说的艺术,包括立论和修饰句的艺术)。在古罗,演讲家、教育家昆体良的《演讲学原理》则创立了比较系统、完整的演讲学体系。

我国西汉时期刘向的《说苑·善说》记录和整理了早期演说的理论与实践。“五四”运动前后,我国陆续出版了一些演讲学着述,如袁泽民编的《演说》(商务印书馆,1917年)、王德崇着的《国语演说辩论术》(平社,1923年)、徐松石着的《演讲学大要》(中华书局,1928年)、程湘帆着的《演讲学》(商务印书馆,1933年)。1981年11月,在吉林师范学院召开了有13所高校参加的“演讲学学术讨论会”。该校教师邵守义着有《演讲学概论》、《实用演讲学》。

1983年,《演讲与口才》杂志创刊。

。【阅读书目】:

《演讲美学》,李燕杰着。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演讲学》,谢盛圻着,新世纪出版社1986年版。

上一篇:人名学 下一篇:社会科学学科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