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训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中国青年出版社《新编中国文史词典》第417页(389字)

也叫“音训”。

因声求义的一种训诂方式。也就是用同音字或近音字来解释字义。如:《·豳风·七月》:“七月食瓜,八月断壶。”毛传:“壶,瓠也。”这是同音相训。《尔雅·释诂》:“孰,谁也。”这是双声相训。《说文解字·夕部》:“夜,舍也。”这是叠韵相训。声训一般是用来破假借字或求语源。如上例用“瓠”释“壶”就是破假借字。“壶”本无“瓠”义,之所以当“瓠”讲,不过是借“壶”代“瓠”罢了。

上例用“舍”释“夜”是求语源。“舍”有“止息”、“休息”之意,夜之所以叫“夜”,因夜间是人们休息的时候。由于命名之义与命名之音往往有联系,故出现音同(或音近)义通的现象,加以古书文字常有同音或近音假借,这便形成声训方法的客观基础。

不过,利用声训还应佐以其他充足的证据,否则会产生主观臆测。

东汉刘熙《释名》全凭声训追溯语源,其中就有穿凿附会的地方。

上一篇:赤壁 下一篇:严嵩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