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上海人民出版社《现代思想政治工作辞典》第20页(878字)

社会心理学术语,是人们社会关系的一种。

社会关系一般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人与人之间的生产关系;另一类是人们在活动过程中直接的、可以观察到的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即社会心理学所研究的人际关系。如家庭中的亲属关系、工作中的同事关系、学校中的师生关系、市场上的卖方与买方关系等。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直接关系是人们社会交往的基础,制约着人与人之间心理上距离的远近以及相互之间的合作或竞赛关系。

人际关系是个人或团体彼此寻求满足需要的心理状态,因此,人际关系的变化和发展决定于双方需要满足的程度。

不同的人际关系引起不同的情感体验。人与人之间由于满足了各自的需要而发生了亲密关系,双方就会感到心情舒畅;相反,人与人之间发生矛盾和冲突,就会产生抑郁心情,产生孤立感、无助感等,影响个人身心健康。

人际关系,从具体交往范围看,可分为两个人的关系,如朋友、夫妻、医生病人等等;从个人与团体的关系看,可分为个体与家庭、个体与组织等等;从联系方式看,可以分为直接联系、间接联系、正式联系、非正式联系、相容与不相容联系(喜爱——厌恶,吸引——排斥)等等。它们都是交叉的,所以人际关系是一个多重心结构。

决定人际吸引的因素有:(1)空间关系:地理位置上接近,容易相互吸引,如同乡、邻居、同座。(2)外表(仪表):穿着、举止、风度等都会影响人们彼此间的吸引。(3)好的个性品质:诚实、热情、开朗等好的个性品质有吸引作用。(4)才能:突出的才能和特长有吸引力。

(5)相似:在个人特性方面双方意识到相似性,则容易相互吸引,产生亲密感。相似主要包括:年龄与性别相似;个人社会背景、教育水平相似;态度、价值观相似等。

(6)需要互补:各人的心理特点正好适合对方的需要,可使双方关系更为协调。研究人际关系,可以更好地了解一个人的心理、个性形成原因,有意识地创设和改变人际关系,预测人与人之间可能发生的交往反应,以便预先采取某些必要措施。

研究和应用社会心理学关于人际关系的理论和方法,使人们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充分调动其生产、工作、学习的积极性,有实际意义。

上一篇:人身自由 下一篇:人际知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