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心主义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上海人民出版社《现代思想政治工作辞典》第606页(677字)
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之一。
同“唯物主义”相对立。唯心主义对哲学基本问题中的思维与存在何者是第一性的问题作了错误的回答。它把精神夸大为唯一的实在,主张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精神是世界的本原和本质,物质不过是精神的产物或体现。恩格斯指出:“凡是断定精神对自然界说来是本原的,从而归根到底以某种方式承认创世说的人……组成唯心主义阵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20页)。唯心主义有两种基本形式: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世界是人的主观精神的产物,把感觉、意识说成是唯一实在的东西,其代表人物如中国的陆九渊、王守仁,英国的贝克莱和费希特等。
客观唯心主义认为客观世界是某种神秘的“客观”精神的产物,其代表人物如中国的朱熹,古希腊的柏拉图,德国的黑格尔等。唯心主义的萌芽是原始人的泛神论思想。
唯心主义作为一种完整的哲学体系是在阶级社会中形成的,随着阶级剥削的产生和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分离而系统化、理论化。一般地说,由于它反映剥削阶级的根本利益而受到剥削阶级的支持,与宗教神学有密切联系。
列宁说:“唯心主义不过是信仰主义的一种精巧圆滑的形态”(《列宁选集》第2卷第365页)。“直线性和片面性,死板和僵化,主观主义和主观盲目性就是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列宁选集》第2卷第715页)。
反对唯心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党性原则的根本要求,由于唯心主义产生根源的复杂性,由于某种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中可能含有某些合理的因素,因此对于具体的唯心主义学说应该采取分析的态度,在批判中吸收其中有价值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