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江苏人民出版社《简明社会主义辞典》第232页(782字)

与伊斯兰教、基督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

相传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悉达多·乔答摩(即释迦牟尼)所创立。其基本教义是:把现实人生断定为“无常”、“无我”、“苦”;“苦”的原因既不在于超现实的梵天,也不在于社会环境,而是每人自身的“惑”(指贪、瞋、痴等烦恼)和“业”(指身、口、意等活动);以人的“惑”、“业”为因,造成生死不息之果,善善恶恶,轮回报应;只有彻底改变自己对世俗的看法,舍弃一切欲望,超出生死轮回范围,人们才能摆脱痛苦。

这些教义都包括在“四谛”、“八正道”、“十二因缘”等基本教理中。佛教创立后,其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历史阶段:原始佛教阶段(前6世纪中叶-前4世纪中叶),释迦牟尼创教及其弟子传播他的教论;部派佛教阶段(前4世纪中叶-1世纪),由于传承和见解上的分歧,分裂为上产部和大众部两大派,后又进一步分裂为十八部或二十部;大乘佛教阶段(1世纪-7世纪),大乘佛教产生于部派佛教大众部,它把以前的佛教称为小乘;密教阶段(7世纪-13世纪),大乘佛教的一部分派别同婆罗门教混合形成密教。在印度本土,佛教于13世纪初归于消灭,19世纪后又稍有复兴。从公元前3世纪摩揭陀国孔雀王朝阿育王开始,佛教不断向印度境外传播,发展为世界性的宗教。传入中国、朝鲜、日本、越南等国的,以大乘佛教为主,称北传佛教;传入斯里兰卡、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和中国傣族地区的,以小乘佛教为主,称南传佛教;传入中国西藏、内蒙古、苏联西伯利亚等地区的为北传佛教中的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佛教于公元前2年西汉哀帝时传入中国内地,魏晋北朝时得到发展,隋唐时达到鼎盛,形成天台宗、律宗、净土宗、法相宗、华严宗、禅宗、密宗等教派。

佛教渗入我国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对历代哲学、文学艺术和民间风俗有深远影响。

上一篇:基督教 下一篇:伊斯兰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