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资本论》辞典

生产方式

出处:按学科分类—列 山东人民出版社《《资本论》辞典》第528页(2039字)

通常说的“生产方式“,是指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即社会生活所必需的物质资料(包括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谋得方式。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生产力是生产方式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则是生产方式的社会形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在生产方式中,生产力是最活动、最革命的因素,生产关系则具有相对稳定性;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引起生产关系的变化,生产关系又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促进或阻碍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又统一又斗争,构成了生产方式内部的矛盾运动,是生产方式发展和变革的根本原因。人类历史上经历了五种基本生产方式:原始公社制的、奴隶占有制的、封建制的、资本主义的和社会主义的生产方式。

社会主义生产方式是共产主义生产方式的第一阶段,是迄今历史上最先进的生产方式。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在社会生活一切方面起决定的作用,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马克思说:“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13·8)有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基本上就有什么样的政治制度、政治观点、社会思想和社会文化,即有什么样的社会。随着生产方式的变革,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会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从而推动社会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经常使用“生产方式”这一概念。

不过,在不同场合,“生产方式”具有不同的涵义。除在上述涵义即作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对立统一的意义上使用“生产方式”外,还有以下几种涵义。

(1)指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结合的方式,是作为介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从而把它们联系起来的一个范畴。马克思说:“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科学分析却证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一种特殊的、具有独特历史规定性的生产方式;它和任何其他一定的生产方式一样,把社会生产力及其发展形式的一定阶段作为自己的历史条件,而这个条件又是一个先行过程的历史结果和产物,并且是新的生产方式由以产生的现成基础;同这种独特的、历史规定的生产方式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即人们在他们的社会生活过程中、在他们的社会生活的生产中所处的各种关系,——具有独特的、历史的和暂时的性质”(25·993)。

在这里,所谓生产方式把生产力“作为自己的历史条件”和“由以产生的现成基础”,是说明生产方式决定于生产力;而由生产力决定的一定的生产方式又有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即生产方式决定生产关系。由于生产力决定生产方式,生产方式又进而决定生产关系,因而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引起生产方式的改变,而生产方式的改变又将引起生产关系的改变。

马克思早在《哲学的贫困》中就曾把生产方式作为介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并把它们联系起来的一个范畴来用。马克思指出:“随着新生产力的获得,人们改变自己的生产方式,随着生产方式即保证自己生活的方式的改变,人们也就会改变自己的一切社会关系。”(4·144)在这里,“一切社会关系”首先是指生产关系。

(2)直接作为生产关系。在分析商品的拜物教性质及其秘密时,马克思说:“这种种形式恰好形成资产阶级经济学的各种范畴。对于这个历史上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即商品生产的生产关系来说,这些范畴是有社会效力的、因而是客观的思维形式。

”(23·93)在这里,马克思直接把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看成是相同的东西。

(3)作为劳动的方式。在这类场合,生产方式是指具有不同技能的劳动者运用效率不同的生产资料相互结合进行生产的具体方式,即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相互结合以及运用生产资料的方式。劳动方式,受劳动过程的技术条件和社会条件所制约,直接由生产力的发展水平、首先由劳动资料的性质和状况所决定。

在《资本论》中,特别是在第一卷第三、四篇中,马克思经常在这个涵义上使用“生产方式”这个用语。例如,在分析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时,马克思说:“起初,资本家在市场上找到什么样的劳动力就得使用什么样的劳动力,因而劳动在还没有资本家的时期是怎样的,资本家就得采用怎样的劳动。由劳动从属于资本而引起的生产方式本身的变化,以后才能发生”(23·209)。在分析剩余价值率和剩余价值量时,马克思说:“资本起初是在历史上既有的技术条件下使劳动服从自己的。因此,它并没有直接改变生产方式。

所以我们上面所考察的、单靠延长工作日这种形式的剩余价值的生产,看来是与生产方式本身的任何变化无关的。”(23·344)

由于“生产方式”这一用语在《资本论》中用法不同,因此,不能简单地从定义出发,而必须根据原着的内容并从上下文的联系上,来把握“生产方式”在不同场合所具有的不同涵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