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资本论》辞典

马尔萨斯《政治经济学原理的实际应用》

出处:按学科分类—列 山东人民出版社《《资本论》辞典》第1004页(1573字)

英国早期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家托·罗·马尔萨斯的主要经济学着作之一。

十九世纪最初三十年间,英国的工业资产阶级和土地贵族阶级之间的矛盾在谷物法颁布后公开爆发出来。1817年,代表工业资产阶级利益的李嘉图发表了着名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上,阐明了工资和利润,利润和地租的对立。

他认为地租靠谷物价格上涨而增加,并使名义工资上升和利润率下降,妨碍了资本积累,因此,地主阶级的利益和社会利益是矛盾的。此书发表后的第三年,马尔萨斯在伦敦出版了《政治经济学原理的实际应用》。

正如马克思指出的,这是一本“维护资本家利益而反对工人,维护贵族、教会、食税者,谄媚者等等的利益而反对资本家的小册子。理论是从亚·斯密那里抄袭来的。

……在进一步阐述理论时,西斯蒙第又成了依据。”(26Ⅲ·61)马尔萨斯死后,他的朋友奥托主教根据马尔萨斯生前的手稿和札记对原书作了补充,于1836年出了伦敦第二版。我国在1962年根据该书第二版出版了中译本,书名译为《政治经济学原理》。

《政治经济学原理的实际应用》包括“导言”和第一、第二两卷。第一卷讨论所谓财富的性质问题。马尔萨斯继承和发展了斯密价值论中“购得的劳动量决定商品价值”的错误观点,建立了自己的庸俗价值论。

他认为,在没有其他说明的时候,物品的价值总是指“由内在原因所产生的购买力”,“这种定义的价值恰恰等于根据占有欲望和获得的困难而决定的商品的价值”,而商品的价值则决定于供求关系。在他看来,供求关系是决定市场价格的最重要因素,但供求关系又以价格为前提,价格则由生产费用决定。

可见,马尔萨斯的价值论,不过是供求论和生产费用论的混合物。

这一理论为以后的庸俗经济学家以不同的方式所承袭。

从庸俗的价值论出发,马尔萨斯认为商品购得的劳动等于生产这种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加预付资本的利润,这样,就把利润看成是商品价值附加额,是在流通领域产生的“让渡利润”。马克思在《剩余价值理论》中对马尔萨斯的上述观点作了深刻的批判,指出它的实质是:“商品的价值就是买者为商品支付的价值,这个价值等于商品的等价物(价值)加超过这个价值的余额,即剩余价值。于是就得出这样一个庸俗观点:利润在于商品贱买贵卖。买者购买商品所花费的劳动或物化劳动多于卖者为商品所花费的。

”(26Ⅲ·14)这样,也就不存在什么资本主义剥削了。

马尔萨斯反对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对地主阶级的地租收入的指责,认为地租与土地垄断无关,而是农产品价格扣除各种耕种费用后的余额,是“自然对人类的赠与”。

他极力证明地租上涨乃社会进步的象征,地主阶级的利益与社会的全体利益是一致的。这就完全抹杀了作为剩余价值特殊形式的地租所体现的剥削关系,否定了地主阶级与资产阶级争夺剩余价值的矛盾。

第二卷讨论所谓财富的增长问题,主要阐述他的市场和危机的理论。马尔萨斯认为,工人的购买,只能实现工资所支配的那部分生活资料的价值,资本家之间互相抬高自己商品的价格,会得失相销,只有依靠只买不卖的消费者,如地主、贵族、僧侣、官吏等阶层的购买,社会全部产品的价值和利润才能实现,否则,就会造成有效需求不足,使普遍的生产过剩危机不可避免。马尔萨斯突出资产阶级生产的矛盾,强调普遍生产过剩的可能性,不过是为了“向资本家证明,为了给他们出卖的商品创造足够的需求,养得脑满肠肥的僧侣和官吏是必不可少的。”(26Ⅱ·57)马尔萨斯关于有效需求不足理论,后来为凯恩斯所继承和发展,形成凯恩斯的消费需求不足理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