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广东人民出版社《中国专家大辞典·广东卷》第52页(733字)

【介绍】: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岩体土力学家。男,1922年9月生于印尼西不哇岛,祖籍福建安溪。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所长,中国归国华侨联合会副主席,国际岩石力学学会理事兼该会中国组组长,1981年任国际岩石圈委员会第九工作组副主席。

被选为比利时皇家学会院士。

主要贡献:长期从事土力学、岩石力学、流变力学和地球动力学的研究工作。在国际上最早创立了土流变学,为土力学开创了新研究途径。

1954年在荷兰因研究土流变学卓有成就获德鲁浦科技大学奖状。1955年回国后,对我国黄土和沿海软土进行了大量实验研究,进一步发展和丰富了土流变学,对我国黄土结构及其特殊的力学性质提出了一个微观流变的基本原理,并研制出新的实验仪器,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土流变学研究奖。

提出了“粘土结构力学”这一新学说,用以阐明土的流变和破坏特性。

此学说1959年被挪威物理化学家罗森维斯特用电子显微镜的观察所证实并已被编入国外教科书中。首次提出了土的三向固结流变理论,得出了土力学长期未解决的次时间效应的机理问题。在变形和强度理论研究中,首先发现粘上的三个变形阶段和三个屈服值,特别是最高屈服值概念对工程长期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研制出十多种实验仪器,有三种获发明奖,1977年研制的土膨胀压密仪被国际上称为“陈氏固结仪”。

主要着述:《土的剪切特性》、《粘土的力学特性》、《土的结构力学》、《粘土层三向固结流变理论》、《粘土的流变参数和固结系数的测定》、《粘土、黄土和岩石的基本力学特性及其对工程问题的应用》等论着,受到国际土力学界的重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