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图的价值论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经济科学出版社《西方经济学大辞典》第16页(999字)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中对劳动价值论的最好的阐述。

它继承了亚当·斯密价值理论中的正确观点并作了重要的发展。

李嘉图接受了斯密对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区分,批评其认为没有效用的商品也可以有交换价值的观点,指出商品如果没有效用也不会有交换价值,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了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在说明商品交换价值时他把商品分为两类:一类商品能够由劳动任意生产,其价值由生产时耗费的劳动决定;另一类商品如罕见的雕像、古画、原版书等,不能任意增加其数量,其价值由稀少性决定。

他认为研究价值应以第一类商品为对象。

李嘉图和其他古典经济学家一样,没有明确区分价值和交换价值,是在交换价值的概念下研究价值的。他的主要科学功绩在于一贯地坚持耗费劳动决定价值的观点,认为商品价值量和耗费劳动量成正比,和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他批评斯密的购买劳动决定价值的观点,认为这是一个与耗费劳动不同的观点。他批评三种收入决定价值的观点,指出商品价值分为三种收入并不改变耗费劳动决定价值的原理。他指出劳动与土地共同创造价值的观点是错误的,自然力只对生产使用价值起作用,并不增加生产物的价值。

他还说明了供给和需求只影响商品的价格,并不决定商品价值。他比较详细地研究了价值量,指出价值量不仅包括生产时直接投入的劳动量,还包括消耗的工具和原料中包含的劳动量。由于他没有劳动二重性观点,没有说明新价值的创造和旧价值的转移是怎样进行的。

他还认识到劳动的复杂程度和困难程度对价值量的影响,特别是在研究级差地租时提出了由社会必要劳动量决定商品价值的观点。但他错误地认为所有商品的价值都由最不利生产条件下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由于他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看做自然的、永恒的,因而只关心研究价值量,而不去研究价值代表的社会关系。他从未提出什么劳动创造价值,劳动为什么和怎样表现为价值的问题。

李嘉图以价值规律的一般形式直接解释资本主义生产和交换,遇到了两大矛盾:等价交换和利润产生的矛盾;等价交换和平均利润规律的矛盾。他既不懂得通过区分劳动和劳动力说明利润的产生,也不懂得平均利润的形成和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李嘉图不能解开这两个难题,终于导致了其理论体系的瓦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