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尔定律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经济科学出版社《西方经济学大辞典》第1020页(567字)

收入是影响需求结构变化的基本因素。

一个家庭(国家)的收入越低,其总支出中用于食物消费的份额越大。在收入(总支出)增长的情况下,食品消费支出的绝对额虽然也增长,但所占的比重是下降的。这一统计规律性由德国统计学家E.恩格尔在1857年指出,故名恩格尔定律。

食品消费支出占总支出或总收入的比重,就是恩格尔系数。定律适用性的两个前提是: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和保持“食品消费”有统一的含义,即生存需要。而发展过程中城市化因素、商品化因素、生活节奏紧张化因素、副食消耗上升趋势,都会影响恩格尔定律的适用性。

因此,可以将主食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作为恩格尔系数的补充。现代发展之初食品消费支出增加幅度更大,只有达到相当高的平均食品消费水平时,收入进一步增加才不再对食品消费支出发生重要影响。

作为定律的延伸,衣着支出比重会先上升或持平,然后下降,时间晚于食品消费支出下降时间;其他生活必需支出也会发生同样的变动;直至非生活必需支出,如耐用消费品、旅游、保健、教育和文化娱乐等支出占据越来越大的份额。联合国粮农组织根据恩格尔系数数值,大体上将居民生活分为贫困、温饱、小康和富裕4个阶段:60%以上为绝对贫困,50%~60%为温饱,40%~49%为小康,30%~39%为富裕,30%以下为最富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