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译林出版社《新编二十世纪外国文学大词典》第628页(871字)

【生卒】:1856—1950

【介绍】:

英国戏剧家。

生于爱尔兰都柏林一个小公务员家庭。中学毕业后,因家境困难未上大学。1876年到伦敦,一边打工一边自学。作过缮写员、出纳员。

1884年参与组织费边社,注意研究社会问题,写了大量有关社会问题的文章和小册子。与此同时坚持进行文学创作,写了几部小说:《业余社会主义者》(1884)、《凯舍尔·拜伦的职业》(1885-1886)、《无理之徒》(1885-1887)和《艺术家的爱情》(1887-1888)。

这些小说既未给他带来声誉也未给他带来经济利益。于是,19世纪80年代末,在易卜生影响下,他转向戏剧创作。

他潜心研究易卜生的剧本,写了《易卜生主义的精华》(1891),为他成为一个戏剧家奠定了思想基础。由于他饱尝过生活的艰辛,对资本主义社会有切身体验,从小爱好艺术且已有小说和戏剧评论的实践,加上社会活动磨炼了他的思想和辨才,使他终于在戏剧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一生写有51部剧本,主要有《不愉快的戏剧集》,包括《鳏夫的房产》(1892)、《荡子》(1893)和《华伦夫人的职业》(1894);《愉快的戏剧集》,包括《武器与人》(1894)、《康蒂妲》(1895)、《风云人物》(1895)和《难以预料》(1896);《为清教徒写的戏剧集》,包括《魔鬼的门徒》(1897)、《凯撒和克利奥佩特拉》(1898)和《布拉斯庞德上尉的转变》(1897);20世纪写的剧本《人与超人》(1903)、《英国佬的另一个岛》(1904)、《巴巴拉少校》(1905)、《卖花女》(1913)、《伤心之家》(1919)、《圣女贞德》(1924)、《苹果车》(1929)、《真相毕露》(1932)和《在贤君查理士的盛世》(1939)等。肖伯纳的作品擅长幽默和讽刺,喜欢运用颠倒场面的技巧;剧中人物对话机智,常有奇谈妙论;主题多批判资本主义,但采取改良主义观点;剧中情节不够戏剧化,常有长篇议论之嫌。

1925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曾先后访问苏联和中国,与高尔基和鲁迅等会晤过。

上一篇:夏普 下一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