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权主义批评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译林出版社《新编二十世纪外国文学大词典》第1080页(1390字)

始于60年代后期的一种文学研究方法。

其近因是60年初开始蓬勃发展的妇女运动,其基础在于持续了两个世纪的女权斗争。女权主义批评不是一种概念统一的理论,在实践中有各种各样的方法。各种方法统称为女权主义是因为一种三重性的共同信念:揭露男权制的统治和偏见,重新发现和评价妇女作家的作品,研究文学和批评的社会文化语境。与三重性的信念相对应,女权主义批评的发展分三个阶段:一是揭露和抨击男性的性别歧视;二是研究妇女作家及其着作;三是提出文学的、批评的、心理社会学的和文化的女权主义理论。女权主义理论一般包含三点:(一)反对有意识的和无意识的男权制思想;(二)探讨妇女文学的形成及其历史和现状;(三)从生活、文学和批评等方面,考察生物学、语言学、精神分析、社会历史和政治的影响。女权主义理论认为,文学至少应包含下面一些作用:(一)作为妇女的论坛;(二)有助于达到文化上的“雌雄同体”或男女两性的平等结合;(三)提供这种结合的典范;(四)促进妇女的“姊妹关系”;(五)有助于提高妇女的意识。

在英美和欧洲大陆,女权主义批评的主流明显不同。一般说,英美女权主义批评侧重探讨妇女的经验和历史,而欧洲大陆的女权主义批评则注重在语言、哲学、心理分析和其他话语体系中“女性”的构成;前者实际上是文本式的,强调表现;后者是精神分析式的,强调“压抑性”。

具体讲,两者有三方面的明显差别:1.前者重视作者的性别;后者强调“女性写作”,追随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的“自我消亡”,认为以经验为根据的作者只是一种规迹,因而不予重视;2.前者注意研究妇女形象、性别原型以及小说的人物,强调文学模仿中的各种因素;后者公开放弃模仿论,认为形象、原型、人物只不过是语言的转义或效果;3.前者从文学作品或其背景中寻找她们的“真理”;后者认为真实与虚构的关系无法确定,人文主义的真理追求只是一种幻想。它们之间的差别表明,前者仍属于人文主义传统;后者受拉康和福柯的影响,属于语言学和心理分析系统。

女权主义仍在发展,其方法也日益增多。一般认为当前有以下几个类型:(一)社会女权主义,其兴趣在于妇女的社会地位和作用,主张研究文学作品中描写或表现妇女的方式,或者说研究“妇女的形象”。

(二)符号学女权主义,其出发点是符号学,主张研究表示女性的代码、规则和分类,通过符号的表达来确定妇女在文学中的作用。(三)心理学女权主义,由弗洛伊德和拉康的理论发展而来,主张一种不受男性标准和范畴限制的女性的特征,考察文学作品中女性欲望的无意识表现,探索女性欲望受压制的情况。(四)克思主义女权主义,注重社会经济状况,关心妇女所受的压迫,把文学中的妇女与工人阶级相比较,采取类似阶级分析的方式。(五)社会-符号-心理-马克思主义的女权主义,这是将前四种混合的方式,有时是这种,有时是那种,但尚未形成有机的综合。

(六)女性同性爱的女权主义,它提出一种躯体的写作理论,探讨性特征与文本特征之间的关系,以阴唇为独特的“女性”写作的源泉,反对流行的以阴茎为中心的写作神话。(七)黑人女权主义,其基点是黑人妇女受多重压迫:在白人至上的社会里受白人压迫,在家族社会里受男人压迫,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作为工人受资本家压迫……她们对只关心中产阶级白人妇女的女权主义不满,提出以黑人妇女为出发点、以黑人妇女感受为中心的理论设想。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