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哲学辞典

社会主义革命

书籍:哲学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广东人民出版社《哲学辞典》第266页(1157字)

对社会进行的一种以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为标志的根本性改造。

社会主义革命用合作和互助的关系代替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统治和从属的生产关系,从而消灭了人剥削人的现象。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基础是克思和恩格斯奠定的,他们揭示了社会发展的规律,论证了社会主义革命是社会发展合乎规律的结果:他们论证了工人阶级的世界历史使命,论证了为建成社会主义而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必要性。工人阶级夺得政权,仅仅是革命改造的开端。建设新社会包括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的整个历史时期,马克思把这个历史时期确定为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向它的第一阶段)过渡的特殊时期。

列宁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他根据对资本主义的帝国主义阶段所作的分析,以一系列极其重要的、崭新的原理丰富了革命理论。这些原理包括:关于社会主义革命有可能首先在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取得胜利的原理,由此得出关于不同社会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国家必须共处的结论:关于革命可以首先突破世界资本主义链条的最薄弱环节的原理;关于无产阶级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关于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无产阶级革命的原理;关于工农联盟对革命胜利具有决定意义的原理;关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斗争同民族解放运动联系的原理;关于革命形势的原理;关于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相结合的原理: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形式多样性的原理,等等。苏联及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表明,社会主义革命的主要规律是:坚持工人阶级的领导,解决国家政权问题以维护劳动人民利益,建立工农联盟,消灭资本主义所有制,进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有计划地发展国民经济,开展文化革命,消灭民族压迫,保卫社会主义成果,实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这些规律会因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民族特点、人民的普遍文化水平、历史传统、国家内部和国际舞台上阶级力量的对比等等情况之不同而表现为这种或那种形态,这就构成每个具体国家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时的特点。例如,由于各种条件不同,革命形式可以是和平的或非和平的。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出发点是,阶级斗争残酷和尖锐的程度取决于资产阶级反动集团对大多数人民意志的反抗力之大小,取决于这些集团是否采用暴力。当今时代,社会主义革命理论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并为一系列新的结论所补充,如关于存在着通过和平道路在某一个国家实现革命的有利条件的结论;关于落后国家有可能走非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并建立民族民主国家的结论:关于在对社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斗争中有可能存在若干过渡阶段的结论;关于一切反对财政寡头压迫的民主运动联合起来的结论。社会主义革命是一个比较长的和多方面的过程,因此,必须团结一切民主力量,把趋向社会主义和趋向一般民主的力量汇集成为一股反对垄断组织的强大洪流,确定把发展中国家引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方针。

上一篇:社会主义国家 下一篇:社会行动理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