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广东人民出版社《哲学辞典》第500页(1409字)
(希腊语genetikos——关于起源的问题) 研究有机体遗传性和变异性规律的一门学科。
遗传学在生物学各学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研究的客体是执行控制生物系统功能的基因型。遗传学作为一门科学,它的产生是与孟德尔在1866年发现的遗传定律分不开的。1900年,Х.德佛里斯、К.柯灵斯和Э.丘歇马克“重新发现”了这一定律。
后来科学家们又创立了染色体遗传学说和唯物主义的基因观念(Т.摩尔根等人)。在遗传学发展初期所产生的遗传学与达尔文进化论是相脱节的,这在后来的群体遗传学产生过程中得到了克服。群体遗传学的基础是由С.С.切特韦里科夫奠定的(1926年)。摆脱染色体遗传学一些原理的机械观点,是遗传学的一大进步,因为染色体遗传学夸大基因的稳定性,忽视基因与有机体细胞其他成分的复杂联系,低估外部因素、基因型和外形型完整性及其在个体变异性和历史变异性中的联系。
X射线诱变作用的发现(Г.А.纳德松、Г.С·菲利波夫、Г.梅勒)和化学诱变的研究(В.В.萨哈罗夫、М.Е.洛巴绍夫、И.А.拉波波特等),在很大程度上对克服遗传学某些原理的机械观点起到推动作用。Н.И.瓦维洛夫结合着实际育种工作,揭示了在自然条件下在量和质方面都可能出现偶变过程。И.В.米丘林在其着作中发展了使用远缘杂交方法能动地改造生物界的原理。试图发现基因内部结构的研究工作是取得了成果的。
А.С.谢列勃罗夫斯基和Н.П.杜宾宁创立了基因中心论(1928—1929年),说明基因可分出单个的、按线形排列的组成部分。后来大量的试验证明,正是染色体蕴含着的脱氧核糖核酸就是基因特性的化学基础,同时还证明,正是在这里“记录”了遗传信息,分子合成以及细胞和整个生物界的自我繁殖都是按照这种遗传信息来实现的。Н.К.科利佐夫的研究成果(1927年),ДЖ.约逊和ф.克里克对脱氧核糖核酸结构模式的发现(1953年)等,对研究遗传物质基础的分子结构起了巨大的作用。
近几十年来、遗传学与生物学的所有知识领域,农业实践、医学、微观生物学、宇宙生物学富有成效的结合正日益加强。
遗传学上的科学探讨是在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之间这种哲学上的激烈斗争条件下进行的。但是,唯物主义始终是遗传学能够取得进展的世界观基础,因为对遗传学客观特性的研究已使遗传学家产生了自发的唯物主义观点。随着部分和整体(基因和基因型的关系)问题、决定论(基因和特征的关系、基因型和外形型的关系、偶变过程和进化过程的关系)问题获得解决的条作逐趋成熟,随着对遗传分析的具体科学方法之系统性质的逐步了解,遗传学便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了,同时也就克服了机械论的局限性,显得更加需要辩证法的方法论,还使遗传学增加了人道主义方面的和社会道德方面的进步内容。最后一点对人类遗传学、医学遗传学、遗传工程等意义尤其重大。
在上述学科中,人不仅成为认识的主体,而且成为认识的主要客体。马克思主义关于遗传学的观点之作用在于,它能使人们识破资产阶级思想体系在从自然科学的角度去认识人这方面(如种族主义、新优生学等)所进行的投机,揭露其荒诞无稽之谈。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认为,应当将医学生物学知识和社会人文科学知识结合起来,并从理论上再现一个完整的人的形成过程。这些原理乃是将人的社会方面和生物方面(包括遗传学方面)统一起来,从整体上对人进行研究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