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魄
书籍:红楼梦鉴赏辞典
更新时间:2018-10-01 15:15:14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上海古籍出版社《红楼梦鉴赏辞典》第475页(518字)
【条目出处】:见第七十八回
【释文】:
此处指人死以后独立存在的灵魂。
“魂魄”观念产生于古人对精神活动的神秘理解。对“魂魄”一词,最初有三种解释:一是把“魂”、“魄”分别看作精神和肉体的灵气。
如《左传·昭公七年》:“人生始化曰魄,既生魄,阳曰魂。”孔颖达《疏》;“附形之灵为魄,附气之神为魂也。附形之灵者谓初生之时,耳目心识,手足运动,啼呼为声,此则魄之灵也。附气之神者,谓精神性识,渐有所知,此则附气之神也。
”根据这种说法,人死以后,魂和魄都会离开人的精神和肉体。第二种解释是把魂、魄看作人身上的阳、阴二气的精神。
《说文解字》:“魂,阳气也。”“魄,阴神也。”因此,人死后“魂气归于天,形魄归于地”(《礼记·郊特牲》)。第三种解释是把魂魄笼统看作人的精神。
如《左传·昭二十五年》:“哀乐而乐哀,皆丧心也。心之精爽,是谓魂魄。
魂魄去之,何以能久。”在上述解释的基础上产生了“鬼”的观念。一种看法是认为游魂为鬼,而魄则随肉体的消灭而散失,故人死后只向天招魂而不向地招魄,只讲“魂衣”(鬼衣)、“魂舆”(鬼车)而不讲“魄衣”、“魄舆”。另一种看法则认为人死后魂魄俱化为鬼。
此处用的是后一种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