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国际惯例词典

社会经济发展评价体系

书籍:国际惯例词典 更新时间:2018-09-11 01:11:16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复旦大学出版社《国际惯例词典》第318页(1525字)

社会经济发展评价体系,是对整个社会经济运行最终结果的综合量度与评价。

有些西方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用人均GNP指标作为衡量发展程度和水平的标准,并以人均GNP若干美元为界限区分所谓“发达”、“不发达”等等,实质是用增长代替发展。不少发达与发展中国家面临“有增长而无发展”的严酷事实。所谓经济增长是指GNP的增加或人均GNP的增长;而经济发展则是一个内涵更为丰富的概念,它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还包括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甚至社会制度的变化等。

从60年代起不少国际组织和专家转向探索更为适宜衡量“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当今影响较大、应用广泛的是人文发展指数。

人文发展指数是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编制的。1990年始编,1991年和1992年又作了部分修改。

1990年编入指数的为百万人口以上的130个国家和地区,1991年起增至160个国家和地区。

人文发展指数改变了长期以来在研究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以收入为主的思路,转为以人为中心,认为衡量人文发展应以人生三大要素为重点,即人的寿命、知识和像样的生活,因而人文发展指数选择了平均预期寿命、教育成就、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三个指标进行编制。

教育成就指标:1990年始编时仅指成人识字率,1991年增加了平均受教育年数。教育成就指标=(成人识字率×2+平均受教育年数×1)/3。由于成人识字率和平均受教育年数在其含义和单位上存在很大的差异,进行加权平均意义难以表述。因此,1992年对教育成就的综合方法又作了改进,首先以所计算的全部国家中成人识字率和平均受教育年数的最高值为基准,将某一国家的成人识字率和平均受教育年数分别与其基准对比,并赋予成人识字率比值的权数为2,平均受教育年数比值的权数为1,进行加权平均。

人均GDP:由于其自身的缺陷,计算人均GDP指数时须进行以下的调整:一是将各国本币计算的人均GDP均按货币购买力平价法(PPP)换算成价格可比的平价人均GDP;二是为较恰当地反映GDP对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实际影响,根据边际效用递减的原则,采用阿特金森公式,再将平价人均GDP折算成效用可比的有效人均GDP。

人文发展指数的编制程序:

(1)确定各指标的最高值与最低值。即将各国的平均预期寿命、教育成就、调整后的人均GDP分别从大到小排列,分别取其最高值和最低值,用maxXi和minXi表示(i=1、2、3)。

(2)将各国的三个指标指数化。

Iii=maxXi-Xij/maxXi-minXi

式中:为第j国第i项指标的实际值;j为1、2、3、……、m,表示所计算的全部国家和地区数。

(3)用简单算术平均法计算各国的平均值。

(4)计算各国的人文发展指数。

HDIj=1-Ij

人文发展指数在0-1之间,数值越大,说明社会经济发展程度越高;反之,社会经济发展程度越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