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记忆的特点

书籍:中国学生教育管理大辞典 更新时间:2018-10-01 17:34:12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体、科学、教育 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中国学生教育管理大辞典》第423页(501字)

中小学生由于学习为主导活动,学校提出一系列新的要求,记忆能力无论在量和质上都得到显着的发展。

在量上,小学儿童能记住的材料一般是幼儿的两倍,在质上,中小学生在记忆的目的上、内容和方法上发生了质的变化:(1)由无意识记逐渐发展到有意识记并逐渐占主导地位。约从小学三年级起,有意识记占主导,并随年龄增长越来越显着。

高年级学生开始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识记过程,并检查记忆效果。到中学期记忆的有意性明显增强,不仅能按不同的材料给自己提出不同的识记任务,而且能更自觉地控制记忆。

(2)意义记忆逐渐成为主要的记忆方法。小学低年级,由于儿童理解力和思维水平的限制,机械记忆占很重要的位置,到中高年级就逐渐代替以意义记忆。

而到中学意义记忆的能力进一步发展,能用间接的方法和策略,对材料进行逻辑加工,力求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3)抽象记忆发展速度逐渐超过形象记忆的发展速度。小学儿童对具体形象的记忆效果优于对抽象材料的记忆效果,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两种材料的记忆都增长,而词的抽象材料的记忆增长率逐渐超过形象材料的记忆,到初三时,形象记忆成绩略有下降,而词的记忆成绩则持续上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