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需要层次的发展

书籍:中国学生教育管理大辞典 更新时间:2018-10-07 18:41:38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体、科学、教育 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中国学生教育管理大辞典》第432页(523字)

需要是主体所体验到的一种内在的缺乏感,需要有一定的层次结构。

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认为,需要层次的产生和个体发育密切相关。婴儿期是以生理需要层次占优势,而后产生安全需要、归属需要,到了少年、青年初期,尊重需要日益强烈,青年中、晚期以后,自我实现的需要开始占优势。研究表明:(1)我国中小学生需要结构的发展是多维度、多层次的统一整体。既有生理、安全需要,又有友谊、尊重、精神生活的需要,还有学习、成才、奉献的需要。

(2)中小学生各类需要层次的强度趋向是在不断变化发展,其总的趋势是由低向高发展的。例如:对于安全需要,小学二、四年级把自身健康,体魄强壮的需要放在第一位,小学六年级把生活安定,和平幸福的需要放在第一位,而中学生则把升入理想学校或有个好工作的需要放在第一位。

又如对于学习的需要,小学二~四年级把好老师、好课本、学好功课、考出好成绩的需要放在第一位,而小学六年级以上则把探索丰富知识,培养多方面能力,培养优秀品质的需要放在第一位。(3)中小学生具有优势需要。学生优势需要随着自身发展而不断发展。到了高二阶段,学生优势需要已由生理、安全等低层需要,发展到追求知识、就业、自尊、自信的高层次需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