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攻城战
书籍:太平天国大辞典
更新时间:2018-10-08 03:50:43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太平天国大辞典》第616页(465字)
太平军围攻湖南省城长沙的一次重要攻坚战役。
1852年8月,太平军占领湖南郴州。洪秀全、杨秀清接受西王萧朝贵建议,由萧朝贵、曾水源、林凤祥、李开芳率领2000将士,于8月26日自郴州出发,于连克永兴、安仁、攸县、茶陵、醴陵后,突破清军石马铺防线,于9月11日抵达妙高峰,开始攻城。次日,萧朝贵中炮重伤身亡。曾水源等一面攻城,一面向郴州告急。
洪、杨立即率总部将士增援,于10月11日进抵城南。这时各路清援军相继赶到,长沙总兵力达二三万人,并逐步对太平军展开攻势。太平军攻城拒援,腹背受敌,有陷入反包围的危险;洪秀全、杨秀清乃决定派石达开率部进据湘江西岸,占领鱼网市、龙回潭等要地和湘江中的水陆洲(今橘子洲),并于江上架设浮桥以改变不利态势。10月31日于水陆洲大败向荣部清军的进犯,保住了江中通道。
太平军主力则先后于11月10、13、29日,三次穴地攻城,轰塌城墙,然皆未能攻入城内。
长沙久攻不下,太平军军需给养渐感匮乏,遂于11月30日风雨之夜撤长沙围北上,结束了81天的攻城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