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 因 缘由(原由) 来由 根由 由 因由 缘故(原故) 故

书籍: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更新时间:2018-09-14 17:15:49

出处:按学科分类—语言、文字 天津人民出版社《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第569页(1532字)

原因yuányīn 因yīn 缘由(原由)yuányóu 来由láiyóu 根由gēnyóu 由yóu 因由yīnyóu 缘故(原故)yuángù 故gù436

名词。

指引起事情发生或造成某种结的条件。

“原因”强调从来源看的决定因素,“结果”相对;是通用于口语、书面语和种场合的常用词,也可成为哲学的术语。如:“吴非有还有一个不注意街市人物原因,那就是自己注意力全部沉入没有走被访的友人门前,那种焦急状态里”(骆基:《吴非有》);“昨天晚上你不来聚是什么原因呢?”;“然而这些形态结构系由于历史演变的原因,趋向简化”(严宭:《谈汉藏语系同源词和借词》);“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因”在意思上和“原因”一致,但如“原因”表示得明显;和“果”相对;文言词,只用于有其他文言词配合的语句有书面语色彩。

例如:“所以章季出门外,不愿意和旁的女人结婚,说来也并非因”(欧阳凡海:《无辜者》);“事出因,查无实据”(《上海文学》,1982,3)“有其因,必有其果”。

“缘由”“来由”“根由”都强调引)事情发生或导致结果产生出来的东西。“缘由”还强调“追溯本源来看的”;多用于件或发生的情况。例如:“十一个字,把!个冤案的缘由点得深刻明白”(《当代》1981,6);“最使老太太牵肠挂肚不愿去的真正缘由,恐怕还是她恋着佟工这一子”(《小说月报》,1982,3)。“来由突出“来去脉,怎么来的”;多用于发生的情况。例如:“但是,在已经开始‘来往’之后,忽然不理似乎又太没来由”(韦君宜:《洗礼》);“小菊遭到无来由的责斥”(冯德英:《山菊花》,上卷)。“根由”突出“作为根源来看的”;多用于形成的事实。例如:“他的母亲偏偏不怕,要在他身上寻出一个根由来”(陈毅:《归来的儿子》);“我想,她这回来,总不是没有根由的”(欧阳凡海:《无辜者》)。

“由”在意思上和“缘由”较一致,但不如“缘由”表现得明显;是文言词,只用于有其他文言词配合的语句,有较浓厚的书面语色彩。例如:“但我不愿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这大概就是所以招忌之由吧”(韦君宜:《洗礼》);“以下笔者试据个人臆见,就汉语中有关动植矿物的几个古老名称的得名之由略加考索”(《语言研究》,1981,1)。

“因由”兼合“原因”和“缘由”的意思,另有“为什么这样”的意味;一般用于发生的事情、事件。

例如:“老板不问因由,上来就是两巴掌”;“小不知因由,慌忙骑上马,紧打两鞭,回庄报信”(张孟良:《儿女风尘记》)。

“缘故”和“故”都含有“道理、理由”的意味。“缘故”强调从来源上来看的;有书面语色彩,口语里少用;“故”是文言词,出现在书面语中须有其他文言词的搭配而有文言色彩和较浓厚的书面语色彩,但和“无”连用时可出现于口语而失去书面语色彩。例如:“鸿渐莫名其妙,正要问他缘故”(钱钟书:《围城》);“这是近年来文学作品的语言更加口语化的缘故”(《语言研究》,1981,1);“以染疾之故,不能依期前往会商”;“凡是没有请假,无故不来上课的,都是旷课,是没有纪律性的表现”;“货郎担式的船,曾以一瓶汽水之故而拢近来”(俞平伯:《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