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测量法

书籍:当代青少年心理与教育大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07 10:30:30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山西人民出版社《当代青少年心理与教育大辞典》第279页(719字)

是用数量化的手段研究小团体内社会结构模式的研究方法。

它由美国精神病专家、社会心理学家莫雷诺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并得到其他研究者的进一步发展。运用社会测量法可以揭示团体内成员相互作用的模式及各自在团体内所处人际关系的境况。

其基本原理是团体内存在以积极或消极人际情感联系为基础的非正式组织,所以成员之间的选择反映了他们心理上的关系,并可以揭示人际关系状况。肯定选择代表着接纳,次数越多则该个体被接纳程度越高;而否定选择意味着排斥,次数越多则该个体受排斥程度越高。社会测量法的实施通常是由研究者设定某种情境,让团体中各个成员根据自己的愿望对伙伴做出选择或拒绝的决定,然后统计各成员在各种情况下被选择或被排斥的次数,再用社会网络图、靶形图、阶梯图等图示或社会地位指数、凝聚力指数、离心率等数字指标来呈现结果,据此分析人际互动与人际关系状况。社会测量法的实效与研究者所设计的被试选择依据(即“社会测量标准”)有着直接的联系,因此标准的内容须具体,尽量少用否定性陈述,且一般一次测量采用一个标准,被试对每一标准的选择对象数目多为三个。

社会测量法的基本形式有提名法、配对比较法、社会距离量表及关系分析方法等,其中提名法和配对比较法是被试对其他成员做出的评价,而关系分析方法是自我评价,可用于研究社会知觉。社会测量法在心理与教育研究中被大量用于儿童青少年的同伴关系评价。

它具有自然、简便、少主观偏见等优点,应用价值较高。但社会测量法的信度与效度不够稳定,而且在不同情境间差异较大,所以不能将其结果随意推论,并且应结合观察法等其他方法进行综合性深入研究,从而准确揭示团体中的人际关系结构及个体社会地位。

上一篇:内容分析法 下一篇:口头报告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