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祥
书籍:诸子百家大辞典
更新时间:2018-09-14 21:35:15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辽宁人民出版社《诸子百家大辞典》第217页(592字)
【生卒】:生卒年不详
【介绍】:
明学者。
字克斋,四川内江人。举于乡。嘉靖二十六年(1547)入太学。
官至正郎。
师事欧阳德、赵贞吉。其学提出“心体虚明论”,主张心是虚灵、空明的本体,是至真至善的。
要做学问,达到圣人的境界,只需求之于心即可。他说:“人只是一个心,心只是一个志,此心推行得去,便是圣德大业。故自古上士,不患不到圣贤,患此心不存;不患做不出功业,患此心不见道耳。
”(《讲义》)认为求之于心,即是摒去一切杂念,求得心之本体,这便是良心。
若起动妄念,则心必不纯不真,这只能算作机心。所以又说:“人于良心上用,则聪明日增,于机心上用,则聪明日减。”(同上)反对认识外界的客观事物,认为那是一种妄念。强调求仁先得辨识源头。
这个源头就是保持心的空明虚灵,使之不容一物。
要做到这点,便须端坐澄心,默察此心之虚明本体。
能认识到这个本体,也就是仁体,便能辨明是非,不起妄念。因此要静坐。
”静坐时,只歇下杂念,本体自见。”(《通释》),同时还认为,妄念时时都会产生,但妄念一起,心这个本体自会知道。此时不要强行压制下妄念,只要断念,也就是忘掉这个妄念。
如果强行压制妄念,则本身又堕入妄念,那只能是以妄追妄,妄念也就越大了。所以,妄念一起,便须静众默察心之本体。良知一觉,则妄念全消。
事迹见《明儒学案》卷35。着作有《识仁定性解注》2卷。
(章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