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诸子百家大辞典

君道

书籍:诸子百家大辞典 更新时间:2018-09-14 23:36:19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辽宁人民出版社《诸子百家大辞典》第596页(683字)

儒家谓为国君之道。

“君道”之称首见于《易》。“象曰:迷复之凶。反君道也”(《易·复》)意谓国君迷失乾坤之正位,阳气反复亨通之理,凶险。违背为君之道,将失位。

荀子作《君道》篇,专论为君之道,可谓先秦儒家“君道”论之总结。文章开篇指出:“有乱君,无乱国;有治人,无治法”,因“法不能独立,类不能自行”,必待人而后治,故为君之道应以“得其人”为当务之急,如能“得其人”,则“上可以王,下可以霸”。

次论君主应“好礼义”,唯其如此,臣下才能“致忠信”。再论人君应“以礼分施”,作到“均偏(遍)而不偏”,这样,君臣、父子、夫妇、兄弟之间的关系都会得到调整,尽符儒家伦理道德准则。

“偏立而乱,俱立而治”,君主“审于礼”乃长治久安之道。君主治国,实即“修身”,“君者仪也,民者景(影)也,仪正而景正”。

“君人者,爱民而安,好士而荣,两者无一焉而亡。”荀子要求君王作到使人亲之、安之、乐之、荣之,四者谓之“四统”,“四统者俱而天下归之”,“四统者亡而天下去之,夫是谓之匹夫”。君王应该“欲彊而恶弱,欲安而恶危,欲荣而恶辱”,为此要“慎取相”,既知且仁的相是“人主之宝”、“王霸之佐”。君主“取人有道”,“用人有法”,“取人之道,参之以礼。用人之法,禁之以等”,君主以选材来“贵道”,“官人使吏之材”、“士大夫官师之材”、“卿相辅佐之材”,是谓“三材”。

“能官此三材者而无失其次,是谓人主之道也”。

《荀子·君道》对君主从修身、施政、用人等几个主要方面提出了要求,总结了先秦儒家对为君之道所阐述的见解,对后世君主为政治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上一篇:儒术 下一篇:诸子百家大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