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诸子百家大辞典

书籍:诸子百家大辞典 更新时间:2018-09-15 00:08:22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辽宁人民出版社《诸子百家大辞典》第691页(720字)

道家术语。

①指过程。老子》第十六章:“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意谓事物不是超出自身向外扩展,而是向本体归复,返回自身。这样的运动过程合乎事物的本然,是宇宙的普遍规律。

②指心灵状态。《庄子·天道》:“圣人之静也,非曰静也善,故静也。万物无足以挠心者,故静也。”指心灵不为外物所动,不受外界干扰。这种心灵状态不是刻意追求的结果,是在无意识中实现的。《文子·道原》:“一而不变,静之至也。”亦指心灵不随外界而变化。“欲静则平气”(《庄子·庚桑楚》),心静在于平气,平气的途径是去掉欲望,“去欲则宣,宣则静矣。

”(《管子·心术上》)去掉欲望使精气畅通,心灵保持本然状态。道家把静寂的心灵视为观照世界的镜子,高度重视它的认识功能。《老子》第十六章:“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心观复。”心灵静寂,能真正认识事物按其必然规律向自身复归。“圣人之心静乎!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也。”(《庄子·天道》)意谓心静可使人的认识功能得到充分发挥,万物都能留下清晰的影象。

“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唯止能止众止。”(《庄子·德充符》)心静具有凝聚力,能将客体对象吸引到自己周围,万物会自然地呈现于心灵之镜。程颢称:“性静者可以为学”(《外书》卷一),明陈献章专讲静坐:“为学须从静坐中养出个端倪来,方有可商量处。

”(《白沙子·与贺克恭》)朱熹则认为,“当动而动,当静而静”(《答许顺之书》),不赞成完全主静。王夫之力排主静说:“甚哉!致虚守静之说,以害人心之至烈也。”(《周易内传》四上)颜元亦称:“宋人好言习静,吾以为今日正当习动耳。”(《习斋年谱》)守静与习动,实是儒道两家一大分歧。

上一篇: 下一篇:诸子百家大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