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辽宁人民出版社《诸子百家大辞典》第890页(263字)
晋代思想家欧阳建(约公元267-300年)的“言意”命题。
与王弼、嵇康的“得意忘言”、“言不尽意”相反,欧阳建提出“言尽意”、“形不待名,而方圆已着;色不俟称,而黑白以彰。然则名之于物,无施者也;言之于理,无为者也”(《言尽意论》)。“名言”虽无施于“物”,却又是必要的:“理得于心,非言不畅;物定于彼,非名不辩。
言不畅志,则无以相接;名不辩物,则鉴识不显”(同上)。
只是有了“言”、“名”,人们的认识才能清晰,才能表达思想。所以,“意”要靠“言”来阐发和交流,“言可尽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