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部门的生产联系

书籍:苏联农业经济学词典 更新时间:2018-09-15 08:40:10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中国农业出版社《苏联农业经济学词典》第169页(1409字)

物质生产部门之间的经济联系,它说明在再生产周期中产品生产和销售方面的相互关系。

跨部门的生产联系,反映出每个部门产品和社会总产品再生产的各个阶段。跨部门联系的数量上的属性,有助于揭示出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具体的比例,有助于分析主要的物质流水生产线。

农业同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跨部门联系,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客观需要。在这一定阶段,“农业不能再在自己内部自然而然地找到它自己的生产条件,这些条件已作为独立的生产部门存在于农业之外……”(《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版第46卷下册第19页)。农业同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跨部门联系,也是直接由再生产过程决定的。农业总产值的2/3以上是由社会生产第一部类(生产资料生产)的产品所组成。

在实现社会产品时,即为了重新开始生产过程用其他生产资料来替补一些生产资料时,用于交换生产资料的还不到农业总产值的1/2。结果,农业也提出了对消费品的要求。农业从消费基金中获得的量(大约为其总产值的1/2)大于它向消费基金提供的量(大约为其总产值的1/3),因此,农业在为消费品生产奠定基础的同时,除了某些新鲜产品之外,不直接生产消费品:为了获得用于个人消费的产品,农业原料(第一部类的产品)必须进行工业再加工。

根据苏联国民经济跨部门平衡表的资料,只有1/4的农产品直接用于消费,大约1/5在农业内部使用,而1/2以上进行工业再加工。

随着专业化的加深,越来越多的农产品要经过工业再加工。这是社会再生产的规律之一。

而这一规律客观上是由社会分工的发展所决定的。

随着社会分工的加深和生产职能的进一步划分,不仅用于工业再加工的那部分农产品的比重不断提高,而且从外面进入农业的生产资料(机器、设备、建筑材料,燃料、润滑材料、动力、配合饲料、矿肥等)的比重也在增加。

正如列·伊·勃列日涅夫同志所指出,“农业的全面集约化,客观上扩大和加深了它与为农村提供物资和对原料进行加工的工业部门的联系”(勃列日涅夫:《关于进一步发展苏联农业》,莫斯科政治出版社1978年版第30页)。

跨部门再生产联系合理化的最重要方向之一是,完善能保证生产潜力各个要素数量上最佳平衡和质量上相互适应的物质流水线,提高技术设备的可靠性和延长其寿命。

农业与农工综合体其他部门和整个国民经济的联系,在社会产品的生产中占有显着地位,紧密地加入再生产过程并对其产生重大影响。

正如苏共第二十六次代表大会决议所指出,在第十一个五年计划(1981-1985年)期间,必须保证进一步完善农工综合体各个部门之间的经济联系,组织它们在增加农产品生产和改进产品储存、运输、加工和送到消费者手中诸方面很好地协作。

农业与生产生产资料的工业的跨部门联系进一步合理化,能保证农业技术设备的价格更符合于它产生的国民经济效益。

完善所有的跨部门联系,是提高社会生产效率的重要方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