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音韵学辞典

古韵

书籍:音韵学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22 13:43:05

出处:按学科分类—语言、文字 湖南出版社《音韵学辞典》第65页(2237字)

㈠音韵学术语。

泛指古代汉语韵部。㈡音韵学术语。特指上古汉语韵部,与之相应,“今韵”指中古汉语韵部。传统音韵学关于古韵的研究,主要成就在于古韵分部。

所利用的材料,主要是《经》韵字和《说文解字》的谐声偏旁,兼及先秦两汉韵文、重文、异文、通假、读若、音训等。其基本方法是首先系联《诗经》韵字,归纳韵部。

如《周南·关雎》一、二章的韵字是“鸠、洲、逑、流、求”,《邶风·柏舟》一章的韵字是“舟、流、忧、游”,就可以通过“流”字将“鸠、洲、逑、流、求、舟、忧、游”等字系联起来,穷尽《诗经》,就可归纳成若干个韵部。然后根据谐声关系,扩大韵部范围,如“逑”,从“求”得声,凡与“求”同谐声的“球、救、俅、脙……”等字,也是同部。

如此推衍,可得到完整的古韵系统,并将汉字分别归入各韵部。

古韵分部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才得以基本完成。宋吴棫着《韵补》,根据先秦直至宋人韵文,注明《广韵》韵目的通转关系,开始探求古韵面貌。明陈第着《毛诗古音考》等书,考订古音,彻底廓清唐宋人以今音改读古韵的“叶韵”说的谬误,提出了古今音异的观点。

而宋郑庠《古音辨》,按诗韵合并成古韵6部,虽然不合古音,但却是古韵分部的滥觞。古韵学的奠基人是清顾炎武。

顾氏着有《音学五书》,破除传统韵书的束缚,根据古韵实际归纳韵部,离析唐韵以求古音分合,并将今韵配阳声的入声改配阴声,分古韵为10部,其中阳、耕、蒸、歌4部已成定论。以后古音学家都是在顾氏工作的基础上,进行更加精密的研究,其中江永、段玉裁、戴震、孔广森、王念孙、江有诰、章炳麟、黄侃等人成就尤为显着。

江永着有《古韵标准》,分古韵为13部。江氏精于等韵学,研究古韵时考古与审音并重,其贡献在于真元分部、侵谈分部、幽宵分部、侯分部。

段玉裁着有《六书音均表》,分古韵为6类17部,其贡献在于支脂之三分、真文分部、侯部独立;并提出同谐声的字应在同一部古韵,为古韵学一大发明;又立“古本音”与“古合韵”的理论,区分例外通押或谐声,并按语音远近排列各韵部次序,摆脱《广韵》始东终乏的韵目次第的束缚。古韵分部至段氏大体已定。

清戴震着有《声韵考》及《声类表》,分古韵为9类25部,每1类都阴声、阳声、入声3分,开阴阳入相配之先河。孔广森着有《诗声类》,分古韵为18部,将冬部独立;又创“阴阳对转”的理论,18部有阴声9部,阳声9部,两两相配,可以对转,以解释阴声韵和阳声韵互相协韵、谐声的现象。清王念孙着有《毛诗群经楚辞古韵谱》,分古韵为21部,缉盍分部、至部独立、祭部独立、侯部分配入声为其创见。清江有诰着《音学十书》,也分古韵为21部,并据古音通转关系排列韵部次序,为后世所遵用。

古韵分部的工作,至王念孙和江有诰可说已大体完成。近代章炳麟着有《国故论衡》和《文始》,主张脂队分部,分古韵为23部,晚年又主张冬侵合为一部,成为22部。章氏又大力提倡阴阳对转及旁转说,并作《成均图》,订立各种条例,表现古韵复杂的通转关系。近代黄侃集古韵学之大成,又提出古本韵、古本声的的学说,从声韵结合关系观察上古韵部,分古韵为28部。

现代学者王力,又主张脂微分部。古韵分部的工作,至此臻于完善。古韵中,阴声韵和入声韵常发生关系。例如《诗经·烝民》二章叶“若、赋”,“赋”是阴声鱼部字,“若”是入声铎部字;又如“特”从“寺”得声,“寺”从“之”得声,“特”是入声职部字,“寺、之”是之部字。

由于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同,古韵学家分为考古派和审音派两大派。考古派比较注重材料的归纳,根据先秦韵文阴入通押和谐声中阴入互谐现象,将职觉药屋铎锡六部入声韵分别并入相应的阴声韵,古韵系统阴阳两分,清代古音学家大多属于这一派。考古派可以以章炳麟的古韵23部作为代表(括号内是通行的韵目):

审音派以戴震、黄侃为代表,在客观归纳先秦韵文的基础上,从语音的系统性着眼,区别韵部和韵母系统。韵部以能互相押韵为标准,韵母则是从语音学角度分析音节结构所得的结果。

阴声韵和入声韵发生关系是有一定条件的,它们有着不同的韵母结构类型。审音派将职、觉、药、屋、铎、锡6部入声完全独立,构成阴阳入三分的古韵格局,可以以黄侃的28部作为代表:

以上两家,大致可以代表传统古韵研究的最终成果。

其性质和特点如下:1.反映的是《诗经》音为代表的周秦雅音,和谐声系统基本相符。2.分阴、阳、入三种韵母类型,入声韵和阴声韵关系密切,而不像中古音入声韵和阳声韵关系密切。3.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之间,音近的韵部之间,有通转关系。4.跟以《广韵》206韵为代表的今韵比较,古韵系统比较简单。

5.可利用古韵研究的结果,解释先秦文献中的通假、异文、声训、叠韵等语言现象。传统古韵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古韵分部还有待补苴;阴、阳、入相配关系须进一步清理;只注重韵部归纳,没有分清韵部和韵母的不同,同一韵部包含的不同韵类有待深入分析;对各韵部读音有些初步猜测,但因缺乏描写工具和科学方法,音值构拟的研究工作亟须提上日程。

下面附录王力古韵十一类三十部及其拟音,以便与传统古韵分部进行比较:

每个韵部根据开合和等的区别,又分为 几个不同的韵母。

㈢书名。

清沈昀撰。今未见传本,内容不可考。

书目见于《清史稿》。

上一篇:古音学发微 下一篇:音韵学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