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书籍:简明人文地理学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22 22:49:48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南京大学出版社《简明人文地理学辞典》第108页(593字)
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
发源于尼泊尔南部地区(古印度迦毗罗卫国)。始于公元前6-5世纪。创始人释迦牟尼。
佛教与婆罗门教对立,以无常和缘起思想反对婆罗门的梵天创世说,以众生平等思想反对婆罗门的种性制度,创建后传播很快。
基本教理为四谛(指立众生之苦难及解决苦难的方法)、十二因缘(分析造成苦难的原因)、八正道(僧团的生活准则和道德标准)。主张因果报应,生死轮回。
佛教发展可分四个阶段:(1)原始佛教,释迦牟尼及其弟子们所传的教说。(2)部派佛教,公元前4世纪,原始佛教发生分裂,初时形成上座部和大众部,后分裂为十八部。
(3)大乘佛教,由部派佛教大众部中产生,并把以前的佛教称为小乘。(4)密教,公元7世纪后,大乘佛教的一部与婆罗门教混合而成。公元前三世纪,因阿育王的信奉,佛教开始向世界传播,成为世界性宗教。传入今斯里兰卡、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中国傣族区,以小乘为主,通称南传佛教,经典属巴利语系统会传入中国、朝鲜、日本、越南等国,以大乘为主,通称北传佛教,经典属汉语系统;传入中国西藏,内蒙地区及蒙古,苏联西伯利亚等地区,称喇嘛教,经典属藏语系统。
印度本土佛教13世纪初归于消灭,十九世纪后稍有复兴,同时,于欧美各国开始流传。世界佛教信徒约2.67亿人,99,7%集中于亚洲,主要分布在东南亚。
佛教对中国文化影响较大。
上一篇:印度教
下一篇:简明人文地理学辞典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