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语言、文字 北京燕山出版社《中国典故大辞典》第683页(237字)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卷一《河水一》引晋·郭缘生《述征记》:“盟津问津恒浊,方江为狭,比淮、济为阔,寒则冰厚数丈。冰始合,车马不敢过,要须狐行,云此物善听,冰下无水乃过,人见狐行,方渡。”
《征述记》载称,狐过冰河,听到冰下无水流声,方。敢过。
后用为比喻狐疑惶恐,心绪不安。
唐·韦庄《雨霁晚眺》诗:“卧草跧如兔,听冰怯似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