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惨世界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体、科学、教育 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读书大辞典》第1356页(802字)
法国作家雨果(Victor Hugo,1802-1885)着。
中译本由李丹、方于据巴黎阿尔班·米歇尔出版社本译出,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1984年出版。全5册。雨果出生于法国的贝桑松,父亲是拿破仑的将军。青年时期思想保守,文学上曾站在伪古典主义一边。
1827年发表着名的《〈克伦威尔〉序》,提出了浪漫主义的文学主张,并在创作中予以实践。1841年当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
1845年后积极参加政治活动,一度成为国民议会中社会民主左派的领袖。1851年路易·波拿巴政变后,被迫流亡国外。1870年结束流亡返回巴黎,次年当选国民议会议员。
主要作品有《巴黎圣母院》、《海上劳工》、《笑面人》、《九三年》等。
《悲惨世界》是雨果最重要的作品,完成于1862年流亡期间。小说以拿破仑帝国、王朝复辟和七月王朝几十年间法国社会现实为背景,突出描述了贫穷人民的悲惨命运,对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公提出了强烈的控诉。
作品主人公冉阿让是一个出身贫苦的工人。一次在饥寒交迫的情况下,偷了一块面包,却被判5年苦役。4次越狱不成,刑期延至19年。出狱后,受一主教的感化,立志为善。改名马特兰,在小镇兴办工业,一度当选为市长。后为解救被误控为冉阿让的无辜者,向法庭自首,被判终身苦役。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逃了出来,收养了被人遗弃而死于贫困和迫害的女工芳汀的女儿珂赛特。珂赛特长大后,与青年马吕斯相爱。
1832年巴黎共和党起义,马吕斯参加街垒战,身负重伤,被冉阿让冒死从下水道救出。
冉阿让多年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使长期追捕他的警长沙威精神崩溃,投河自杀。最后在真正理解自己的珂赛特和马吕斯怀抱中离开了这悲惨世界。小说以巨大的艺术力量,现实地描绘了19世纪上半期法国社会生活的广阔画面,具有丰富的历史内容和高度的艺术价值。
应该注意到,书中既表现了民主主义的思想倾向,也存在着宣扬仁爱万能的思想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