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文化界抗敌后援会

书籍:中国现代社团辞典1919-1949 更新时间:2018-09-19 13:02:44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湖北人民出版社《中国现代社团辞典1919-1949》第727页(847字)

简称“文抗会”。

抗日战争初期中共湖南省(工)委领导下湖南最活跃最有影响的救亡团体。该会由文化界进步人士吕振羽、翦伯赞、张天翼、赵君实、李仲融、廖伯华、陈润泉、杨荣国、张曙等55人于1937年10月10日签名发起,10月17日在长沙湖南第一师范举行成立大会。吕振羽、陈润泉、廖伯华、田汉、张曙、李仲融、翦伯赞、张天翼等23人当选理事;吕振羽、陈润泉、李仲融、廖伯华等为常务理事。设研究、组织、宣传、总务四部,共有干事70余人,分别负责组织讲演、戏剧、歌咏、文字、绘画、伤兵服务、难民服务、时事座谈会等工作。

设干事联系会议组织,每周报告、检查工作一次。文抗会机关设长沙学宫街18号。

1938年1月后,该会内建立中共支部,直接受中共湖南省(工)委领导。文抗会工作大纲规定,其任务是拥护全国抗战,宣传救亡理论,指导民众救亡工作,训练其技能以适应战时需要,提高民众的文化。

该会在第一阶段主要工作:扩大组织动员更多文化人参加抗日活动,会员由初期500多人发展到1938年2月的1000多人,并把个人会员变成团体会员,直接领导和影响的救亡组织达35个,着手帮助各县建立分会;举行各种讲演和时事座谈会;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广泛进行抗日救亡宣传;开展慰劳工作,为受伤战士服务;成立战时社会科学、经济、科学、艺术、教育等研究会,研究战时有关问题;开办战时常识等训练班;输送大批知识青年到延安和其它抗日根据地工作;出版会刊《抗战文化》和多种抗战小丛书,协助长沙《大公报》出《农村工作周刊》;与国民党当局的限制破坏展开斗争。1938年2月,文抗会改组,原理事会内部思想不统一,未能团结一致地与国民党势力作斗争,改组后的文抗会领导权被国民党C·C分子控制。

进入第二阶段的该会各部虽开展了一些活动,但在国民党控制下,工作远不如改组前充满生气,团体会员逐渐减少,会员与文抗会的联系基本中止,文抗会门庭冷落。至1938年11月长沙大火前夕,名噪一时的文抗会已趋瓦解。

分享到: